在过去的2021年里,如果说给大学教师做一个排名的话,相信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刘擎老师一定名列前茅。
这位在第七季《奇葩说》大放异彩的哲学教授,凭借着在节目中的一系列金句和深度思考,彻底走红。
那句“人是目的而非工具”、“这个世界应该让那些不好的选择消失”等金句从这位哲学教授的嘴里说出来以后,被所有的观众所知悉,也为观众所支持与喜欢。

陈嘉映曾专门夸刘擎为:“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有态度有立场,但不妨碍他深入理解不同的立场,这非常难做到。”
毫无疑问,在刘擎教授的身上,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有关于哲学教授刘擎老师在各大公开场合下发表过的35条深度思考,这些带有浓郁哲学色彩的话语,虽然看似简单,背后却蕴藏着很大的能量与很深的思考。千字长文值得收藏!
1、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才是最大的尊重。
2、不思辨是当代年轻人焦虑的源头之一。
3、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后行。
4、有些付出,并不是为了回报!
5、不是所有需求都具有合理性。
6、重要的是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
7、如果我们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那么它就永远会如此。
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9、人应该作为目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发展的工具。
10、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11、现代生活中,人的主观意愿正在发生越来越强的支配作用。
12、极端太有诱惑力了,但我们应该拥有抵抗极端的清醒。
13、人之所以勇敢,有勇敢这个美德,是因为有未知的风险要回避。
14、我们要关注,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15、一个人的生活与内心渴望一致,这样你才不会感到在过一种“假的生活”,你成为了你自己。
16、一个原本不错的答案,很可能变成一个新的问题。
17、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自己的看法;接纳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18、弄清楚何为良好的生活?实质上就是在寻找生活的根基。
19、流行并不注定流于肤浅。严肃的哲学家依然可以吸引广泛的读者而无须变得圆滑或肤浅。
20、最后,尤其要紧的是,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21、完全原子化的个人是无法to be yourself的。自我是一个关系性的概念,必须得在社会关系中实现。
22、快乐是短暂的,幸福是对于一种长期状态的描述。好的生活或者是生活的根基,始终是一个问题。
23、大学生活塑造了你的理想和价值,给了你独特的视野,一种眼光,一种vision,一种品格。
24、思考与不思考的判断会有不同。你去阅读和探索,甚至哲学性地去思考之后,你会发现各种大问题都有不同的主张。
25、当下碎片化、短平快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家沉浸于大量的、丰富的、有趣的资讯中,逐渐丧失了深度阅读的能力,欠缺了很多长程的深入的思考,也就不容易建立起系统化的思考框架。
26、这个世界应该让那些不好的选择消失。因为人不只是有效率,不只是被当做成本收益计算的砝码。人是作为目的的存在,不仅仅是发展的工具。忘记这一条,我们就会变成现实的奴隶。
27、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是理想主义者不是真的理想主义者,只有当这个人四十岁的时候还是理想主义者,他才真的是理想主义者。
28、思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但每一个现代人的个人思想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受到大环境的种种影响、在社会的不断更迭中潜移默化而来。
29、以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生活中真正的赢家,多半不是那种处处聪明,精于计算的人。
30、人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凝固的。一个方面人的基本的生理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人也需要得到承认。尤其是需要你心中所重视的人的承认。
31、现代教育模式的代价是巨大的,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机。
32、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从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开始。
33、如果一个社会的健康运转这么深地依赖人们的意愿,那么意愿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稳定的共识,就变得至关重要。
34、迈开脚步,打开思想,去接触生活的更多可能,开垦属于自己的领地,打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35、这个社会上,更有可能成功的,是一个诚恳的人,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的人,有知识有才能有思考能力的人,一个明白事理会讲道理的人,一个正派磊落的人。
以上35条来自哲学教授刘擎老师的深度思考,值得每一位想要在2022年里加速成长的大家反复阅读。
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对你有启发。
加油吧,年轻人!
关注我,每天给你一篇加速成长,升级思维的好内容!
参考资料
[1]. 刘擎:希望我的“红”只是昙花一现 GQ实验室
[2]. 刘擎:喜欢独处又迷恋信息,是年轻人的存在性焦虑 方言 三联生活周刊
[3]. 刘擎 中国知识界一个独特的存在 李宗陶 南方人物周刊
[4]. 刘擎:如何在迷失中找到“自我”? 混沌学园
[5]. 刘擎:怎么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刘擎 罗辑思维
[6]. 刘擎:人应该作为目的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发展的工具 张月
[7]. 《奇葩说》新任导师刘擎谈“硬核奋斗模式” 付子洋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