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过125年的峥嵘岁月,
2022年2月11日,
我们将迎来125岁生日。
感谢商务读者、作译者和各界同仁的一路相伴。
明天上午9:00,
邀请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商务印书馆。
敬请关注商务印书馆直播间
视频号入口 | 快手入口 | 抖音入口 |
微博入口 | B站入口 | 天猫旗舰店入口 |
1.张元济全集
张元济先生的后人张人凤先生
将其著作收集、整理
并按体裁分类编辑
出版全集共十卷,分为
书信、诗文、日记、古籍研究著作四类
书信
本书第一二三卷为书信
尽管书信的散失率极高
但在先生留下的文字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也从一个角度
反映了张元济先生务实、勤勉的一生
致盛宣怀
中国号称四万万人,其受教育者度不过四十万人,是才得千分之一耳。且此四十万人者,亦不过能背诵四书五经,能写几句八股八韵而已,于今世界所应知之事,茫然无所知也。舆台皂隶正以所知所能不及其所事之人,故不得不俯居其下。今中国之人与外国之人相比,何以异此,可不惧欤。
八月甘三日(1901年10月5日)
诗文
张元济先生的诗以记事为多
晚年有不少是对时事的看法和感想
由于张先生不是一位诗人
今天我们读他的诗作
主要还是从中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脉络
而不着重于欣赏他的辞藻或佳句
别商务印书馆同人
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
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
日记
本书第六卷、第七卷
收入存世的张元济先生的日记
日记由三个部分组成:
1912年至1923年商务印书馆馆事日记
1937年生活日记残本
1949年9月至10月的赴会日记
与毛主席所谈各事
余又乘势言现在有人主张用罗马字母改革汉文,余觉此事甚为不妥。大陆疆域如此寥阔,种族如此复杂,所以能至今团结成一大国者,全恃文字统一。若改用罗马字母改切汉文,则各省以字母、以自有之方言切成自有之文字,东西南北必不相同。语言既不相同,文字又复殊别,将来必致渐渐分离,甚为可虑。欧洲至今分为若干国,不能融合者,即由语言文字之区别。大陆幸有统一之文字,万万不宜自毁。
古籍研究著作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之学
是张元济先生的学术专长
2.商务印书馆120年大事记
讲述了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成立至今
120年来创业、发展、复兴、维持
新生、再创辉煌的发展历程
3.起步的十年——茅盾在商务印书馆
钟桂松 著
研究介绍了茅盾在商务印书馆的十年中(1916-1926)
所从事的编辑工作和革命活动
书中主要讲述了茅盾的编辑贡献、翻译贡献,组织和领导五卅运动、商务印书馆工运的经历,以及与创造社进行文艺论战的往事。
第二辑、第三辑通过介绍商务印书馆的领导、同事,年轻时的朋友、偶像与茅盾的往来,全面立体地展示茅盾在商务印书馆时的风采,并以茅盾这个视角讲述了张元济、孙毓修、王云五、高梦旦、周作人和胡適之等知识分子的故事。
4.涵芬楼烬余书录
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张元济先生
耗费巨大心血编撰的最后一部古籍整理著作
也可视为新中国第一部公藏书志
这部书承载了商务印书馆
乃至近代中国一段不能忘却的伤痛
亦对今天的版本目录学研究
提供了可贵的学术借鉴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袭击上海闸北,史称“一·二八事变”。日军轰炸商务印书馆,位于宝山路的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遭焚毁。
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潜入东方图书馆纵火,全部藏书46万册悉数烧毁。位于东方图书馆中的涵芬楼也被焚毁,涵芬楼是张元济苦心收集和珍藏善本古籍的藏书室,珍藏着数千册善本古籍,除了张元济事先从中挑选存放在银行保险库中的孤本珍本外,东方图书馆所有图书化为灰烬,成为大陆文化史上一场罕见的浩劫。
《涵芬楼烬余书录》即张元济为该批幸免于难之善本所撰写的提要,字里行间充满对中国古籍的热爱,亦是其版本目录之学的重要成就。
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
5.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毁记
商务印书馆善后办事处 编
中国现代最大出版机构之劫难史
显百廿年商务印书馆之不屈灵魂
193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遭日军炸毁。商务印书馆被炸毁后五个多月后,由商务印书馆善后办事处编订的《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毁记》出版。随后该书主要内容由何炳松以“商务印书馆被毁纪略”为题发表于本馆《东方杂志》复刊号上。
从本书中可以了解日本炸毁商务印书馆的来龙去脉,其以非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刊行。
6.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
生动展现中国现代出版起点的文化精神
现代中国的文化基因
第一手材料展现时代变迁
日记虽小,却是历史最可贵的记录
翻开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群英谱,几乎所有学术文化名人,严以千计,宽以万计都与商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中,不论是工作日记、生活日记,抑或是对历时较长事件的专门记录,只要是日记体形式,都是收入本丛书的对象。现将这些日记整理、编辑、排印出版,以餐读者。目前已出:《张元济日记》《郑振铎日记》《史久芸日记》《叶圣陶日记》。
7.怀念陈翰伯
张稷 编
本书为陈翰伯同志逝世至今文化界、出版界人士相关怀念文章的结集
作为资深的中共“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之一,他“不羡大官谋大事”,从新闻战线甫一转行到出版领域,便让中国最具盛名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从几乎停业的状态下走向了复兴。
在他主持下,商务出版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俄汉大词典》,译介了包括哲学、哲学史、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西学各科名著395种,还开始对量子论、量子力学、相对论、核物理等科学哲学领域的名著系统组稿,使得商务印书馆迅速在移译出版西方学术名著和编纂中外语文工具书两个方面,超过了自己1949年前的辉煌;陈翰伯为商务制订了系统的中长期出版规划,引进和培养编辑出版人才,制订出版规范,为商务印书馆百年中兴并重新成为中国出版业的第一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橄榄集——商务印书馆研究及其他
柳和城 著
商务印书馆的人和事
近现代上海的书与刊
旧文献开拓新议题
新史料填补旧空白
读柳先生的《橄榄集》,仿佛走进一个商务印书馆的博物馆,里面关于商务印书馆的史料琳琅满目:进进出出的穿西装的、穿长衫的,尽是商务印书馆的人;书中介绍的,尽是商务印书馆曾经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100多年的商务印书馆出过数以万计的书,和城也择其要者娓娓道来。所以,读过《橄榄集》,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人增长知识。
——钟桂松
9.挑战和机遇——新文化运动中的商务印书馆
新文化运动中的商务印书馆变革史
百年前的“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思想变革、观念跃进。
其时,成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已成长为中国出版业的龙头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外部挑战和内部新旧势力的冲突。
在张元济先生的亲自擘画下,商务领导层把握住历史机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时代浪潮中重整旗鼓,乘风破浪,驶上了新的航程。
延伸阅读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902-1932)
董丽敏 等著
一部研究商务印书馆的新著
讨论商务1902年至1932年间
在西学译介、古籍整理、文学期刊运作、
国文教科书编制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多种面向
昌明教育: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学发展
侯怀银 李艳莉 著
第一部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著作
本书围绕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讲述了商务印书馆在引进和传播西方教育学、会聚中国教育学人群、推动中国教育学发展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为当前商务印书馆乃至其他出版机构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10.商务印书馆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
大陆近代教育史上一套成功的新式教科书
1902年,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的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了大陆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套成功的新式教科书。
教科书一经面市,风靡全国,并影响了此后学制的确立和新学风的养成,是商务印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的肇始。
本丛书按照启蒙、常识、歌谣、修身、故事、童趣六大类,
从商务民国老课本中择取精华课文辑录而成。
丛书配以师生朗读的CD,以利于小读者体味民国教科书的本来风貌,方便小读者对这些篇章的阅读与学习。
拉住秋千索
拉住秋千索,跳上秋千板。
荡到空中去,弟弟好大胆。
一小儿
一小儿,玩泥人。
小泥人十个,坐后面,作学生;
大泥人一个,立前面,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