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评价指标出炉:三级医院日子不好过了!

外科实力强的医院未来会更占优势?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具体该如何做?如今,答案公布。

2月9日,《各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指标》)经由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公开,以后每年6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将把其对各省(区、市)的评价结果通报至各省级医改领导小组。

27个明确的、可量化的二级指标,描绘了未来大陆公立医疗体系的整体蓝图。“概括起来就是内科外科化、中医特色化、管理精细化、医院信息化。”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GAHA主任庄一强博士说。

评价指标出炉:三级医院日子不好过了!

截自国家卫健委官网

外科强的医院更占优势,

给三级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是第4条二级指标,也即业内俗称的“门住比”。计算方法是用去除急诊、健康体检之后的门诊患者人次数,除以出院患者人次数。

《指标》明确,设置此条的目的是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

评价指标出炉:三级医院日子不好过了!

“‘门住比’的高低,反映了医院门诊收治患者中需要住院的比例,也可以理解为医院门诊收治患者中,属于疑难杂症的比例。”

庄一强告诉“医学界智库”:“三级公立医院的床位数是固定的,所以出院患者人次数增长有限。‘门住比’高,往往意味着医院门诊收治了大量无需住院的轻症患者,换句话说,也就是三级医院虹吸了大量本该去基层医疗就诊的轻症患者。”

紧接其后的第5条二级指标称,要逐步提高县域内住院量占比。第6条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要达到合理水平。3条指标连在一起,助推分级诊疗体系实现的目的清晰可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曾明确指出:“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此次《指标》也毫不例外地对三级公立医院病例组合指数,即CMI值,提出了要求。

“CMI值越高,说明医院收治疑难杂症患者的比例越高。结合对‘门住比’的要求,基本卡死了医院妄图通过大量收治轻症患者入院以‘做大’分母的可能,三级医院未来只能往收治疑难杂症方向发展。”庄一强对“医学界智库”分析。

《指标》还指出,要逐步提高三级公立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这实际上对三级医院的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破除了过去唯论文、论文发表就完事的评价体系,现在,科研成果要能落地、能转化才行。”他说。

此外,针对《指标》逐步提高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逐步提高药品、耗材之外的医疗服务收入的要求,庄一强指出,外科实力强的医院未来会更占优势。

“医疗服务收入可大概分成2种,一种是依附性收入,比如开药、开检查单。医生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思考,但其报酬是依附在药品和检查收入上的。”他称,“另一种就是纯粹的技术性收入,比如手术费。在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定价的背景下,技术性收入越多,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就越高,这也是现在内科越来越外科化,内科医生也会进行介入手术等技术性治疗的原因。”

对中医院提出了质量要求,

评价指标整体非现场、可量化

过去一年,相关部门发布了诸多推动中医院、中医诊疗发展的利好文件。其中最易“引人眼红”的,莫过于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其中明确的“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俨然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风暴中,为中医药留出了一片“避风港”。但没有完全不开展西医诊疗的中医院。那要如何守住中医药利好政策的初衷呢?

《指标》给出了回答:除了在数量上要求县办中医医疗机构逐步达到全覆盖、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合理增加,在质量上,其也要求中医院的门诊和出院患者中药饮片的使用率、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达到合理水平。

《指标》还针对公立医院提质增效,列出了部分评价指标,如合理降低平均住院日、控制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合理确定人员费用、降低管理费用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运营管理部部长张丽华告诉“医学界智库”:“人员费用管控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因为人员费用占比过低会影响医护的工作积极性,占比过高则会影响其他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必须结合医院整体的发展战略、各科室的学科发展现状,及院科两级人员费用预算等要素,合理确定各年度人员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而医院管理费用则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费用,在当前公立医院‘开源受限、节流为主’的大背景下,其也要做到合理开销,以免给医院运营造成负担。”

《指标》中也提及了薪酬改革方面,但“发挥薪酬制度保障功能”的要求略为含糊。对此,医疗政策研究者仲崇明认为,从地方实践角度看,薪酬制度改革的风险挑战不小,仍需谨小慎微。

“整体来看,《指标》的可操作性还是蛮强的,因为很多评价指标都和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有所重合,”庄一强说,“后者已经运行了3年,无论是官方还是医院都有了一定经验,只是这次是把这套标准推向全国所有公立医院。”

值得指出的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在此次文件中明确:“评价指标相关数据直接从医改监测系统、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卫生健康财务年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等现有信息系统中抓取,不得增加基层负担,不得增加医院填表报数工作量。”

庄一强认为,这体现了评价指标考核的非现场性(无需相关专家前往医院打分考核)和可量化,“与定性化的评价和现场评价相比,非现场和量化数据多少可以起到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干扰和主观因素的作用,评价也更客观、更科学”。

来源:医学界智库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制版:薛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