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王景曾: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

编者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绝大多数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过去的2021年里,记者从沂南走到郓城,再从沾化奔赴沂源蹲点,见证了很多有情怀的教育者扎根农村,他们正努力用微光弥补差距,帮助农村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春节团聚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小规模乡村学校,数不尽的乡村校长和老师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远农村的学生家里,他们想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走到孩子家里,走进孩子心里。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将陆续推出“乡村校长/教师的寒假日记”,聚焦乡村教师家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以下是沂南县岸堤中学教师王景曾的寒假日记:

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晴

作为张邦勇的包保教师,一年多的接触让我和学生及家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让我的每个假期都多了一份牵挂。

和张邦勇结为包保师生是学校指定的,作为美术老师,我一直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只是现有的班级教学模式,老师面对的学生多,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很难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现在指定出一个学生作为包保对象,也正合我精心引导的教育想法。

张邦勇是我所教班级中的一名普通学生,在这之前我只知道这名学生,但对其他状况不甚了解,甚至连他在美术学科的表现都没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接手之初就做了大量的功课——和学生谈话,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和家长沟通。一番忙活下来,我也对学生有了具体的了解:张邦勇性格内向,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基本每周都要请假一两次。

一年来我找症结,做引导,常反思,让张邦勇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原来张邦勇性格比较孤僻,不喜欢与人沟通,我就通过多次谈话让他明确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更让他知道不只是家长,许多老师也都关注着他,期待他的进步。我也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让他们多关注提问张邦勇。至于我,做的更多的是及时了解学生的点滴,对好的表现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就在年前我们学校组织的大型现场会中,他不止主动报名参加了毽子队,还主动帮助大家布置会场,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成绩的提高一直是我们期待的,可这次期末考试还是不尽人意。所以我想通过寒假让他进一步端正态度,用成绩的提高证明自己的进步。

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王景曾: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

本次家访前,我一方面对张邦勇的近两次成绩做了认真分析,找出症结;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成绩,计划对他怎么合理利用假期,如何获取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信息提出几点建议。

送走了拜年的亲朋,我先用电话和家长进行沟通,接电话的是张邦勇。几周没见,能听出他对我的期待,当我说出要家访的时候他很兴奋,说家长串门还没回来,但极力邀请我过去。张邦勇的这种表现在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内向的他一年前只会答应,从不表达自己的想法,看到他的进步真的很欣慰。

到达学生家里的时候,没有见到张邦勇,家长说去村口接我了,可能是走串了。趁这个时机,我和家长沟通了一下学生假期的表现,其他都好就是还是不爱学习,作业也做得很少,这和我的预想是一样的。过了一会,张邦勇回来了,看到我已在他家里,眼里还是很兴奋的,只是缺少了电话里那种言语的表达。我把对这次考试成绩的分析和他做了交流,告诉他历次的成绩不理想源于学习态度不够好,并对他提出新的期望,希望新的一年他能端正学习态度,给老师、给家长、给同学展现一个更优秀的张邦勇。

另一个主题就是让他养成爱动脑的习惯。春节假期,各行各业天南地北的亲朋欢聚一起谈天说地,我们要善于动脑,从他们的谈话中增长我们的见识,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自己的目标。学生和家长都很认可,认为面临初中毕业确实需要尽快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回程的路上看到村庄上空袅袅炊烟,不由想到万家烟火,每家都在期盼新的一年有更好的发展,就像我们期盼每个孩子都能取得进步一样,也期待我包保的张邦勇同学新的一年有属于自己的新收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