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藏在深山的非遗技艺,走上世界时尚舞台

九次征战米兰时装周,每次赵卉洲都会问自己:我是谁?我该如何展现中国?她把非遗文化与时装艺术相结合,一次次将中国风推向时尚前沿。

让藏在深山的非遗技艺,走上世界时尚舞台
让藏在深山的非遗技艺,走上世界时尚舞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借助非遗元素,在服装设计中表达中国文化,是赵卉洲这些年坚持不懈做的事。“那是一种碰撞——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服装讲述中国故事。”

1997年,赵卉洲开始创业,创立艺之卉时尚集团、HUI卉女装品牌,并与深圳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一起发起卉基金等。她不仅坚持设计扶贫,帮助绣娘们用双手改变生活,更用实际行动让藏在深山的非遗技艺,通过“设计”,走上世界时尚舞台。

时装大秀展女性精神

让藏在深山的非遗技艺,走上世界时尚舞台

赵卉洲(中)深圳艺之卉(HUI)时尚集团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曾获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

2021年9月,疫情之下,赵卉洲只身前往米兰参加2022春夏米兰时装周,她的《中国·女书》主题系列将中国非遗元素巧妙转化为时装语言,在世界时尚之都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起源于湖南永州的“女书”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专用文字,也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神奇的文化现象。女书字体娟秀,造型雅致,形态飘逸。赵卉洲以此为设计灵感,将女书与时尚完美结合,通过服装表达女性的思考,赋予女性更多的力量。而这种理念恰好契合了当代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日益关注女性力量的趋势不谋而和,因此备受瞩目,《中国·女书》成为米兰时装周的一大亮点。

细腻的印花文字、现代的剪裁廓形、明快的色彩搭配以及含蓄又略带张扬的半透明面料,赋予了《中国·女书》外柔内刚的质感。虽然赵卉洲采用的是传统元素,但呈现的风格却现代而非复古,完成了远古与当今的穿越。

在赵卉洲看来,中国文化输出是一种渗透,解析中国文字符号、阐述中国文化不需要多么刻意,轻松自如便能表达其内核。令她自豪的是作为本次米兰时装周唯一的线下中国品牌,HUI非常自然地做到了这一点。

这是赵卉洲第九次征战米兰时装周。“欧洲是国际时尚的前沿,能用中国文化表达设计理念,讲述中国故事,表明我们越来越坚定的文化自信。”米兰归来,她马不停蹄,又将《中国·女书》“平移”至深圳,登陆2022深圳春夏时装周,作为“压轴大戏”为国内观众奉献了一场绝美的国潮大秀,再次将中国非遗文化推向了人们的视野。

自信是逐渐积累的。2018年,赵卉洲在北京国际时装周发布“Girl Up”时装大秀。从含苞吐萼到绚丽绽放,女性之美被她挥洒得淋漓尽致。“Girl Up”在面料上做了大胆创新,高科技工艺将真丝的柔软变成挺括,并配以苗绣、彝绣等传统刺绣,与现代面料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令人眼前一亮,赵卉洲因此捧回了中国时尚大奖2018年度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

“中国设计”惊艳米兰时装周

让藏在深山的非遗技艺,走上世界时尚舞台
让藏在深山的非遗技艺,走上世界时尚舞台

赵卉洲作品在2022米兰秀场

与非遗结缘,于赵卉洲而言既偶然也必然。2014年,赵卉洲当选北京APPEC“新中装”设计师,彼时的她已凭借简约、自然、清新、优雅的设计风格,跻身中国十佳设计师之列。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窗口及载体,“新中装”设计要体现中国元素,彰显传统文化,为此她开始系统探索,查阅各种文化史籍,设计中大量采用苏绣等传统工艺,实现中国元素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表达。

这是一次突破性尝试,赵卉洲受益匪浅。2015年,她以“中国最优秀的设计师”身份被中国服装协会推荐到意大利参加中意文化交流,成为亮相米兰的首位中国设计师。当时的目标是:让西方认可东方设计。但同时她也心存纠结:设计中你是表达自己,还是追随西方潮流?表达自己,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不被认可;追随潮流,不免亦步亦趋,拾人牙慧,更不被认可。思考再三,她确定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中西合璧,东西兼容。

在那组名为《记忆的空盒子》时装秀里,她没有大张旗鼓地选择祥云、龙凤等东方味十足的文化符号,而是悄无声息地将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术融入到时尚中,这让她的设计变得温情脉脉。《记忆的空盒子》成了那届米兰时装周最大的“意外惊喜”。

“走出去”让她看到了不同的时尚风格,同时还发现,“意大利和法国的高端时尚品牌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做得很好。”想借鉴他人的设计手法,需要先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走出去,还要走回来。”至此中国文化已是她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苏绣、苗绣、彝绣……赵卉洲开始在设计中大量运用中国非遗元素,广泛接触绣娘,与手工艺人交流,从最原生的地方感受最原始的艺术。“那种从远古到现代的穿越,带给我一种跨时空的灵感,激发出独特的设计语言,丰富设计底蕴。”

和绣娘一起“设计”锦绣前程

2013年,贵州省妇联推出“锦绣计划”,推动妇女手工特色产业发展,赵卉洲受邀参与其中。为此她走访山区,提出“设计扶贫”理念,希望以此改变大山里的绣娘生活。“但做这件事靠一两个设计师有难度,需要一群设计师来加入。”2016年,赵卉洲倡导成立了“HUI基金”,并捐献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专门帮扶手工艺人,让更多绣娘受益。

贵州的大山里,有HUI基金的定点帮扶村。赵卉洲每年都要率队两次进山与绣娘们交流。她走家串户,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有些绣娘八十多岁了,还在织古老的土布,因为没有市场,土布越来越少;有些麻质面料,只在特殊场合使用,如今已近消亡,同时消亡的还有麻业种植;妇女们佩戴的传统头饰,非常精美,但在年轻人头上已经看不见了……所有这些,都令赵卉洲惋惜。“当时就想如何把它们引入到现代设计中来,如何扩大应用市场,让它们重新‘活’起来?”

新的设计中,赵卉洲将土布加以改良,做成发箍、抱枕等家居产品;将传统手工蜡染面料引入自然文艺风的服饰;将精美的刺绣巧妙融入高定作品……“我们就是想让大家感受到手工艺人的匠心,因为服装不仅是穿,还是艺术审美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在云南楚雄,她和团队用三年时间为当地歌舞团做传统彝族服饰的梳理,推动了彝族服装艺术的发展。

“为什么一件好作品会有灵魂?因为它的背后交织着各种情感。你get到这种情感,就会捕捉到设计灵感。”山里条件差,夏天蚊虫多,冬天又湿又冷,最难过的“关”是上旱厕。如今回忆起来赵卉洲淡淡一笑:“设计师没那么娇气,况且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付出的。”苦中还有甜,“每次我们快到村子时,绣娘们远远地跑出来迎接,大家一起在树林里吃饭,在稻田里喝酒,整个交流过程都是情感的碰撞和交融。”

在山里,HUI基金用各种方式帮扶绣娘:成立绣工坊,为绣娘们带去订单;直接购买绣娘的绣品,然后重新再设计;或提供设计手稿,让绣娘按照手稿绣。“我们还把绣娘请到城市,让她们参与设计,到店铺现场DIY制作,让她们知道这些刺绣能带给年轻人不一样的体验。”与此同时,HUI基金还把“触角”伸向海外,与意大利Colini基金联手,共同帮扶手工艺人。“Colini基金在意大利非遗保护方面有许多成熟的做法,彼此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

正值欢度新年,赵卉洲却开启了“加班模式”——2022年2月她将再赴米兰,再度亮相米兰时装周。为何如此执着于每场大秀?因为要做中国的高端奢侈品牌。她知道,与世界大品牌相比,中国品牌刚刚起步,还需要市场的培养。但HUI产品已在全球售卖,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她怀藏小小的“野心”,给自己订了一个“五年计划”:“继续代表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亮相发声,实现与国际品牌平等对话。也让更多人通过服装,了解中国文化,读懂中国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