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藏在深山的非遺技藝,走上世界時尚舞台

九次征戰米蘭時裝周,每次趙卉洲都會問自己:我是誰?我該如何展現中國?她把非遺文化與時裝藝術相結合,一次次将中國風推向時尚前沿。

讓藏在深山的非遺技藝,走上世界時尚舞台
讓藏在深山的非遺技藝,走上世界時尚舞台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本文刊于《中國婦女》雜志

借助非遺元素,在服裝設計中表達中國文化,是趙卉洲這些年堅持不懈做的事。“那是一種碰撞——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服裝講述中國故事。”

1997年,趙卉洲開始創業,創立藝之卉時尚集團、HUI卉女裝品牌,并與深圳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一起發起卉基金等。她不僅堅持設計扶貧,幫助繡娘們用雙手改變生活,更用實際行動讓藏在深山的非遺技藝,通過“設計”,走上世界時尚舞台。

時裝大秀展女性精神

讓藏在深山的非遺技藝,走上世界時尚舞台

趙卉洲(中)深圳藝之卉(HUI)時尚集團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曾獲中國服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

2021年9月,疫情之下,趙卉洲隻身前往米蘭參加2022春夏米蘭時裝周,她的《中國·女書》主題系列将中國非遺元素巧妙轉化為時裝語言,在世界時尚之都呈現了一場美輪美奂的視覺盛宴。

起源于湖南永州的“女書”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專用文字,也是人類曆史上一種神奇的文化現象。女書字型娟秀,造型雅緻,形态飄逸。趙卉洲以此為設計靈感,将女書與時尚完美結合,通過服裝表達女性的思考,賦予女性更多的力量。而這種理念恰好契合了當代女性獨立自主的精神,與日益關注女性力量的趨勢不謀而和,是以備受矚目,《中國·女書》成為米蘭時裝周的一大亮點。

細膩的印花文字、現代的剪裁廓形、明快的色彩搭配以及含蓄又略帶張揚的半透明面料,賦予了《中國·女書》外柔内剛的質感。雖然趙卉洲采用的是傳統元素,但呈現的風格卻現代而非複古,完成了遠古與當今的穿越。

在趙卉洲看來,中國文化輸出是一種滲透,解析中國文字元号、闡述中國文化不需要多麼刻意,輕松自如便能表達其核心。令她自豪的是作為本次米蘭時裝周唯一的線下中國品牌,HUI非常自然地做到了這一點。

這是趙卉洲第九次征戰米蘭時裝周。“歐洲是國際時尚的前沿,能用中國文化表達設計理念,講述中國故事,表明我們越來越堅定的文化自信。”米蘭歸來,她馬不停蹄,又将《中國·女書》“平移”至深圳,登陸2022深圳春夏時裝周,作為“壓軸大戲”為國内觀衆奉獻了一場絕美的國潮大秀,再次将中國非遺文化推向了人們的視野。

自信是逐漸積累的。2018年,趙卉洲在北京國際時裝周釋出“Girl Up”時裝大秀。從含苞吐萼到絢麗綻放,女性之美被她揮灑得淋漓盡緻。“Girl Up”在面料上做了大膽創新,高科技工藝将真絲的柔軟變成挺括,并配以苗繡、彜繡等傳統刺繡,與現代面料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令人眼前一亮,趙卉洲是以捧回了中國時尚大獎2018年度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

“中國設計”驚豔米蘭時裝周

讓藏在深山的非遺技藝,走上世界時尚舞台
讓藏在深山的非遺技藝,走上世界時尚舞台

趙卉洲作品在2022米蘭秀場

與非遺結緣,于趙卉洲而言既偶然也必然。2014年,趙卉洲當選北京APPEC“新中裝”設計師,彼時的她已憑借簡約、自然、清新、優雅的設計風格,跻身中國十佳設計師之列。作為中國文化發展的視窗及載體,“新中裝”設計要展現中國元素,彰顯傳統文化,為此她開始系統探索,查閱各種文化史籍,設計中大量采用蘇繡等傳統工藝,實作中國元素的國際化和現代化表達。

這是一次突破性嘗試,趙卉洲受益匪淺。2015年,她以“中國最優秀的設計師”身份被中國服裝協會推薦到意大利參加中意文化交流,成為亮相米蘭的首位中國設計師。當時的目标是:讓西方認可東方設計。但同時她也心存糾結:設計中你是表達自己,還是追随西方潮流?表達自己,由于文化差異,可能不被認可;追随潮流,不免亦步亦趨,拾人牙慧,更不被認可。思考再三,她确定了自己的設計思路:中西合璧,東西相容。

在那組名為《記憶的空盒子》時裝秀裡,她沒有大張旗鼓地選擇祥雲、龍鳳等東方味十足的文化符号,而是悄無聲息地将剪紙、刺繡等傳統手工藝術融入到時尚中,這讓她的設計變得溫情脈脈。《記憶的空盒子》成了那屆米蘭時裝周最大的“意外驚喜”。

“走出去”讓她看到了不同的時尚風格,同時還發現,“意大利和法國的高端時尚品牌也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而且做得很好。”想借鑒他人的設計手法,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包括中國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走出去,還要走回來。”至此中國文化已是她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蘇繡、苗繡、彜繡……趙卉洲開始在設計中大量運用中國非遺元素,廣泛接觸繡娘,與手工藝人交流,從最原生的地方感受最原始的藝術。“那種從遠古到現代的穿越,帶給我一種跨時空的靈感,激發出獨特的設計語言,豐富設計底蘊。”

和繡娘一起“設計”錦繡前程

2013年,貴州省婦聯推出“錦繡計劃”,推動婦女手工特色産業發展,趙卉洲受邀參與其中。為此她走訪山區,提出“設計扶貧”理念,希望以此改變大山裡的繡娘生活。“但做這件事靠一兩個設計師有難度,需要一群設計師來加入。”2016年,趙卉洲倡導成立了“HUI基金”,并捐獻1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專門幫扶手工藝人,讓更多繡娘受益。

貴州的大山裡,有HUI基金的定點幫扶村。趙卉洲每年都要率隊兩次進山與繡娘們交流。她走家串戶,了解當地非遺文化的傳承現狀。有些繡娘八十多歲了,還在織古老的土布,因為沒有市場,土布越來越少;有些麻質面料,隻在特殊場合使用,如今已近消亡,同時消亡的還有麻業種植;婦女們佩戴的傳統頭飾,非常精美,但在年輕人頭上已經看不見了……所有這些,都令趙卉洲惋惜。“當時就想如何把它們引入到現代設計中來,如何擴大應用市場,讓它們重新‘活’起來?”

新的設計中,趙卉洲将土布加以改良,做成發箍、抱枕等家居産品;将傳統手工蠟染面料引入自然文藝風的服飾;将精美的刺繡巧妙融入高定作品……“我們就是想讓大家感受到手工藝人的匠心,因為服裝不僅是穿,還是藝術審美和内心情感的表達。”在雲南楚雄,她和團隊用三年時間為當地歌舞團做傳統彜族服飾的梳理,推動了彜族服裝藝術的發展。

“為什麼一件好作品會有靈魂?因為它的背後交織着各種情感。你get到這種情感,就會捕捉到設計靈感。”山裡條件差,夏天蚊蟲多,冬天又濕又冷,最難過的“關”是上旱廁。如今回憶起來趙卉洲淡淡一笑:“設計師沒那麼嬌氣,況且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付出的。”苦中還有甜,“每次我們快到村子時,繡娘們遠遠地跑出來迎接,大家一起在樹林裡吃飯,在稻田裡喝酒,整個交流過程都是情感的碰撞和交融。”

在山裡,HUI基金用各種方式幫扶繡娘:成立繡工坊,為繡娘們帶去訂單;直接購買繡娘的繡品,然後重新再設計;或提供設計手稿,讓繡娘按照手稿繡。“我們還把繡娘請到城市,讓她們參與設計,到店鋪現場DIY制作,讓她們知道這些刺繡能帶給年輕人不一樣的體驗。”與此同時,HUI基金還把“觸角”伸向海外,與意大利Colini基金聯手,共同幫扶手工藝人。“Colini基金在意大利非遺保護方面有許多成熟的做法,彼此交流可以獲得更多的經驗。”

正值歡度新年,趙卉洲卻開啟了“加班模式”——2022年2月她将再赴米蘭,再度亮相米蘭時裝周。為何如此執着于每場大秀?因為要做中國的高端奢侈品牌。她知道,與世界大品牌相比,中國品牌剛剛起步,還需要市場的培養。但HUI産品已在全球售賣,這是一個可喜的開端,她懷藏小小的“野心”,給自己訂了一個“五年計劃”:“繼續代表中國品牌在國際舞台亮相發聲,實作與國際品牌平等對話。也讓更多人通過服裝,了解中國文化,讀懂中國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