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叶兆言全新作品

一场探讨父子关系的文学漫旅

回归写作初心

以其六十余载生命体验

首度直面、致敬、

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

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叶兆言全新作品《通往父亲之路》出版,以六十余载生命体验首度直面父辈。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刚刚过去的岁末,著名作家叶兆言在线与众多网友分享他数十年来的阅读写作历程。作为全网直播首秀,叶兆言还为读者带来了他的全新作品《通往父亲之路》。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作为2022的开年新书,《通往父亲之路》已屡次上榜各种年度新书的预告展望,备受读者期待。作品讲述一对父子的故事,谱写一个家庭的时代记忆,更折射出一个家族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通往父亲之路,是对精神血脉的传承

在中外文学史中,父亲或者父子关系早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通往父亲之路》亦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个命题,从本书几组特殊的人物关系可一窥究竟。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叶兆言关注精神血脉的传承其实由来已久。出身文化世家的叶兆言,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耀眼明星是其家中常客,祖辈与父辈的特殊经历,对其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叶兆言从历史的缝隙中,发现他们的来路与去处,对20世纪中国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命运投以持久的观照与反思。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举重若轻,以四万多字篇幅处理四十万字的题材

《通往父亲之路》是一部四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却余音缭绕,回味悠长。这不仅由于作品题材堪称宏大——书写一个家庭三代知识分子的时代记忆,更与作者处理题材的手法技巧颇有关联。本书延续叶兆言一贯的叙述风格,不矫揉造作,没有故作高深,不掺杂过多主观情绪,而是平实客观,如闲话家常,不疾不徐,缓缓道来。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据作者叶兆言讲述,作品中张希夷养牛这一情节即移植于伯父叶至善养牛的经历,“这一段其实是我伯父和我们老爷子(指叶圣陶先生)的一段故事。我伯父就像我小说中写的这个父亲一样,他很得意地天天晚上起来给牛把尿,我祖父在书店里到处给他找养牛的书。他们在通信中大量提到这一件事,养的牛怎么好,牛圈里怎样干。”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真实生活中,我伯父和我祖父光是通信就写了很厚一本书,谈的全是怎么养牛。”这种来自生活热气腾腾的经验拉长了作品的内部空间,也赋予小说更真实可感的质感肌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特邀翻译家赵瑞蕻与杨苡先生的女儿赵蘅女士倾情绘制插图,打造高附加值的精装插图本。赵蘅曾为《呼兰河传》等文学经典创作插图。与作者接近的书香出身,相仿的成长年代,精益求精的精神,令赵蘅自然地把握本书的情感氛围,精准还原时代场景。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张希夷夫妇带张左与素素爬中山陵

比如:“爬中山陵”插图,中山陵石阶数俱为真实可考;“邮递员送信”插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邮递员穿何种衣服,衣服上有几粒扣子,信封上“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印记,均妥帖地得以呈现。文字与插图相得益彰,让本书翻开悦目,宜藏宜读。

叶兆言开年新作《通往父亲之路》出版

叶兆言

◎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

◎出身文化世家的叶兆言,文学史上的耀眼明星是其家中常客,祖辈父辈的特殊经历,也令其对20世纪中国数代知识分子命运投以持久观照。这个思路在其经典散文系列《陈旧人物》《陈年旧事》《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诚知此恨人人有》《午后的岁月》有充分体现,《通往父亲之路》也是对此思路的持续耕耘。

◎主要作品有《南京传》,经典散文系列《陈旧人物》《陈年旧事》等,另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五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刻骨铭心》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罗颖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