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葉兆言全新作品

一場探讨父子關系的文學漫旅

回歸寫作初心

以其六十餘載生命體驗

首度直面、緻敬、

反思父輩的人生之書

我們在通往父親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麼?葉兆言全新作品《通往父親之路》出版,以六十餘載生命體驗首度直面父輩。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剛剛過去的歲末,著名作家葉兆言線上與衆多網友分享他數十年來的閱讀寫作曆程。作為全網直播首秀,葉兆言還為讀者帶來了他的全新作品《通往父親之路》。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作為2022的開年新書,《通往父親之路》已屢次上榜各種年度新書的預告展望,備受讀者期待。作品講述一對父子的故事,譜寫一個家庭的時代記憶,更折射出一個家族半個多世紀的社會變遷。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通往父親之路,是對精神血脈的傳承

在中外文學史中,父親或者父子關系早已成為一個永恒的文學母題。《通往父親之路》亦在此基礎上探讨這個命題,從本書幾組特殊的人物關系可一窺究竟。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葉兆言關注精神血脈的傳承其實由來已久。出身文化世家的葉兆言,近現代文學史上的耀眼明星是其家中常客,祖輩與父輩的特殊經曆,對其一生都産生了深刻的影響。葉兆言從曆史的縫隙中,發現他們的來路與去處,對20世紀中國數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命運投以持久的觀照與反思。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舉重若輕,以四萬多字篇幅處理四十萬字的題材

《通往父親之路》是一部四萬多字的中篇小說,卻餘音缭繞,回味悠長。這不僅由于作品題材堪稱宏大——書寫一個家庭三代知識分子的時代記憶,更與作者處理題材的手法技巧頗有關聯。本書延續葉兆言一貫的叙述風格,不矯揉造作,沒有故作高深,不摻雜過多主觀情緒,而是平實客觀,如閑話家常,不疾不徐,緩緩道來。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據作者葉兆言講述,作品中張希夷養牛這一情節即移植于伯父葉至善養牛的經曆,“這一段其實是我伯父和我們老爺子(指葉聖陶先生)的一段故事。我伯父就像我小說中寫的這個父親一樣,他很得意地天天晚上起來給牛把尿,我祖父在書店裡到處給他找養牛的書。他們在通信中大量提到這一件事,養的牛怎麼好,牛圈裡怎樣幹。”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真實生活中,我伯父和我祖父光是通信就寫了很厚一本書,談的全是怎麼養牛。”這種來自生活熱氣騰騰的經驗拉長了作品的内部空間,也賦予小說更真實可感的質感肌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特邀翻譯家趙瑞蕻與楊苡先生的女兒趙蘅女士傾情繪制插圖,打造高附加值的精裝插圖本。趙蘅曾為《呼蘭河傳》等文學經典創作插圖。與作者接近的書香出身,相仿的成長年代,精益求精的精神,令趙蘅自然地把握本書的情感氛圍,精準還原時代場景。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張希夷夫婦帶張左與素素爬中山陵

比如:“爬中山陵”插圖,中山陵石階數俱為真實可考;“郵差送信”插圖,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郵差穿何種衣服,衣服上有幾粒扣子,信封上“為人民服務”的時代印記,均妥帖地得以呈現。文字與插圖相得益彰,讓本書翻開悅目,宜藏宜讀。

葉兆言開年新作《通往父親之路》出版

葉兆言

◎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文學創作。

◎出身文化世家的葉兆言,文學史上的耀眼明星是其家中常客,祖輩父輩的特殊經曆,也令其對20世紀中國數代知識分子命運投以持久觀照。這個思路在其經典散文系列《陳舊人物》《陳年舊事》《雜花生樹》《群莺亂飛》《誠知此恨人人有》《午後的歲月》有充分展現,《通往父親之路》也是對此思路的持續耕耘。

◎主要作品有《南京傳》,經典散文系列《陳舊人物》《陳年舊事》等,另有八卷本《葉兆言中篇小說系列》,五卷本《葉兆言短篇小說編年》,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刻骨銘心》等。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波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吳波

視訊/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波

通訊員:羅穎傑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謝育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