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永柏:关于写作

作者:睇人
黄永柏:关于写作

简介:黄永柏,1968年生,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大学教师。业余时间热爱写作,尤长于杂文。

关于写作

文/黄永柏

自己写出的文章,像极了自己生出的孩子,别人可能觉得很是一般,我们自己却总是喜欢的不得了。总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品读甚至陶醉,中间万一再夹杂些他人的有心无心赞许,一定会更是强化了我们的自信和自慰。那种开心甚至幸福,一定是与捧场人的数量与质量呈强烈的正相关。

我们明知道成不了大家,但心底那份欲念却从不肯泯灭。理智提请自己写作纯属自娱自乐,但感情上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最好嘉许。感情动不动就战胜理智,于是,你我谁都不能免俗,我们都对别人对自己文章的评价说不在意中都很是在意。尤其是对你在意的人对你的文章的评价格外在意。尽管,评价的人,不少可能只是随意说之甚至违心夸赞,当然也有真心但出于鼓励,也有击节赞赏确是发自肺腑。反正,我们不自觉又把心情交给了别人,好像我们的写作只是为了别人,我们的快乐竟然来自别人的脸色。你可能不知,人比动物要复杂得多,脸色,常常也有不动声色、笑面虎、脸热心冷、面无表情的,何况,变脸和变天都是生活中的经常。

黄永柏:关于写作

既然文章是自己的孩子,那一般就不愿意让别人批评甚至责难,至于没经过本人允许,你给擅自修改,作者一定很是不爽。越是地位高、品位高总之一切对自己定位高的人,多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哪怕善意批评。 其实,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当然不对,但是太有主见以致偏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更不好。不管你是谁,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一些,低一些,要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再是不堪者,都有它的可取之处。 多一个参谋、多一个视角,就可能多了一份新意、一份完善。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倾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最后自己决定。最好哪个环节都不要少。

都说文人相轻,应该是说到骨子里了。但表面上,大家多是你好我好。不管什么样的文章,一定立马点赞,一定极尽夸赞之能事,好像悼词中对人的评价,一定都是就高不就低,一定是清一色高大上的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这对一个文学爱好者除了满足他的小虚荣和强化他的盲目自信以致自负之外,恐怕别无半点裨益。当然,我们轻易不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但是一旦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嘴狠和臭,除了批评还是批评以致挖苦,那大家苦心维护、装扮的皇帝新装,立马被扯掉,无所顾忌的时段和氛围,人性中恶的方面就会被不断地无限的激发出来,而陷入彼此论战、埋汰和仇恨的绵延不绝中。总还是讲求些实事求是好些,实在不行大优点小缺点也还好,毕竟,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总比一味地忽悠,对人的成长、进步要好得多。

黄永柏:关于写作

文人相倾也是大概率现象。只不过这里讲得相倾,我是特指相互倾心、倾慕、青睐之意。因为文字,可能神交,彼此相望文坛和媒体渠道而使好感、喜欢、思念、崇拜愈益浓烈;因为有许多时候自己不知写点什么以及怎样写出些新意,结果看到了你的文章之后,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震撼钦佩于你的视角我怎么没想到,你的立意为什么比我想的就高和远。凡此种种,只要你抱着欣赏和学习的态度,大多数人的文章总能给你这样那样的收益,比如人家文笔的朴素清新、对生活缝隙里美的发现和礼赞、小人物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中感人精彩的瞬间、浓浓的乡愁、暖暖的亲情、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等等。

靠写作发家致富的少,自娱娱他、自省醒人得多。仔细反思品味,写作好处多多:可以写出心中块垒、排解压抑苦闷;可以不断思考、理清思路,防止过早老年痴呆;可以头脑风暴、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痛快淋漓;可以自我展示、自我陶醉、得到别人了解和肯定;可以嬉笑怒骂、臧否世事人情,可以满是善意和能量,营造和谐和温暖。总之,人只要活着,就要表达。要表达,除了言说,写作就是另一重要渠道。

黄永柏:关于写作

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