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听“双奥人”讲述他们的奥运故事

作者:廖昊
听“双奥人”讲述他们的奥运故事

陈静

听“双奥人”讲述他们的奥运故事

王爱兵

听“双奥人”讲述他们的奥运故事

冯一博

听“双奥人”讲述他们的奥运故事

张家亮

听“双奥人”讲述他们的奥运故事

张朝晖

听“双奥人”讲述他们的奥运故事

耿玮

听“双奥人”讲述他们的奥运故事

姚天聪

14年前,他们度过了生命中最难忘的夏天。那个夏天,作为工作人员、志愿者、火炬手,他们与北京结缘,为奥运服务。如今,作为“双奥人”,他们带着兴奋和骄傲再度出发。在这里,让我们听一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奥运故事,以及切身感受到的从2008年到2022年,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和改变。

张家亮:这次冬奥会我来“跨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是在北五环旁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做服务,作为由2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观众医疗队中的一员,为现场观赛的观众提供医疗保障。”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生张家亮说。当时光流转到1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他再次出现在冬奥服务的队伍中,担任兴奋剂检查官。“如果让我对两次奥运会承担的工作进行一个描述,我想可以这样说,2008年时我是在做自己的‘本行’,而今年则是尝试‘跨界’。”

今年54岁的张家亮一直很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其实在我们这次的兴奋剂检查团队中,我的年龄比较大,而且这份工作和我一直以来从事的职业也没有共同之处。”张家亮是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医生,同时也在医院教育处任职。此次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相关工作对他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突破,更是一次感受不同经历和生活的机会。他说:“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特别守旧的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目的是要赶上时代的步伐。我在52岁的时候还曾接受过摩托车训练,也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可能有人觉得年龄大了,不愿意再接受新鲜事物,但是我很享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过程,我觉得人活着就要积极乐观,要不断学习和拥有一颗上进的心,不能让生活一成不变,而这也是我再一次参加奥运会相关工作的原因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全民掀起了健身热潮。无论是周末的体育场,还是晚上的公园,参与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张家亮也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谈及未来,张家亮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奥林匹克运动,关注全民健身,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快乐的心情。

冯一博:14年后喜欢体育的心不变

“奥运会是全世界体育和文化盛会,是东道主展示和传播本国文化最好的舞台。冬奥会开幕前,我和各方伙伴一同策划了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大展,冬奥会期间在北京冬奥村展出。”冯一博说。他是一个土生土长于体育世家的北京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2008年正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的冯一博成为北京奥运会棒球赛事志愿者。志愿者的工作让冯一博感受到了奥运大家庭的浓浓暖意,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和中国人对体育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很大影响。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冯一博以策展人的身份参与其中,他说:“体育和文化相结合,体育赋予了艺术美的表达,艺术诠释了运动之美,我觉得这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从这次收集的作品中,也可以发现中国艺术家对于体育的理解比以前更深了,人们对于体育的理解比以前更广泛更深刻。对艺术家而言,可能冬季项目不像夏季项目那么熟悉,但他们通过去雪场采风捕捉了很多细节,并且都呈现在作品中,我觉得这是艺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很好地结合。”

两次参与奥运会相关工作,让冯一博从一名在校大学生变成了体育产业从业者,不变的是对体育的热爱。谈及奥运对于自己的影响,冯一博说,2014年他正从事体育旅游相关工作,那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马拉松,甚至希望有机会出国参赛。因此,他设计策划了一个与柏林马拉松有关的旅游产品,自己也报名体验,只不过当时的水平有限,但通过那次经历,让他坚定了要通过跑步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目标。如今,冯一博平时坚持的运动就是长跑,一周的频率大概是2至3次,每次跑6至8公里。

耿玮:让奥林匹克精神带动更多的人

本报记者 王 灿

“对于我来说,能够在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期间,都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是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北京两次举办奥运会,同时我又都参与其中,让我对于体育、对于人生都有了不同的认识。”谈及两次参与奥运会相关工作,耿玮如是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正在上大学的耿玮是艺术体操比赛场馆的一名志愿者;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已经工作多年的她,又参与到火炬传递的工作中。在她看来,两次参与奥运会工作,是从事体育工作的她最值得纪念的事情。

“2008年我在艺术体操比赛场馆做志愿者,当时主要负责票证查验等工作。北京冬奥会期间,则是参与了火炬传递的相关工作。虽然两次的工作岗位不同,但是都同样传递了奥林匹克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奥运会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国,以及中国青年人的精神面貌。”耿玮说:“北京奥运会时我接触更多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比赛场馆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今年冬奥会参与火炬传递工作,更多的是展示中国、展示北京的别样魅力。在我看来,两次参与奥运会工作,给我的人生带来了美好的经历。”

奥运会不仅带给耿玮美好的经历,还让她深深爱上了体育事业。大学毕业后,耿玮就职于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成为一名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组织者。

谈及未来,耿玮表示,北京是“双奥之城”,我是“双奥工作者”,希望带领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让奥林匹克精神带动更多的人。

陈静:我将爱好变成职业

2008年,陈静有幸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开始时被分配做网球赛场志愿者,后来又有机会参加开幕式演员选拔并顺利通过。最终她以开幕式演员的身份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冬奥会前,她通过社会公开报名招募,又经过面试、培训、考核、选拔后成为一名兴奋剂检查官。“2008年当得知能够成为奥运志愿者的时候,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可以近距离感受奥运的氛围;2022年可以以兴奋剂检查官的身份参与,除了激动之外,更多的是感觉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大了,工作任务更重了。”

“我本身就是一名体育工作者,毕业之后因为热爱体育,所以先在中新社工作,参加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方报道工作,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后方报道工作,现在在丰台体育局负责宣传工作。因为工作,有时候需要为运动员提供服务,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会感染每一个人,也会激励我在本职工作中不断向前。”陈静说。

从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从2008年到2022年,14年的时间,陈静觉得也带给北京很大的变化。她说:“2008年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那时候母校北京体育大学专业设置比较单一,只有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育学院等,随着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课程设置也越来越丰富了,开设了与冰雪运动相关的专业。2022年,我是一名体育工作者,能够感受到无论是北京市,还是丰台区,冰雪进校园、进社区,冰场、雪场建设等,都是更加丰富了,参与冬季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王爱兵:把民族传统与奥林匹克结合起来

“以双奥火炬手的身份参与两次奥运会,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来自北京平谷的王爱兵如是说。

一直以来,王爱兵都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了全世界人民,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对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有意义。他说:“中华武术和武术精神是民族的瑰宝,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中华武术和武术精神是我们习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55岁的王爱兵习武四十年,16岁练习武术,30岁创办武校,40岁出国演出,先后向多位师傅学习武术知识,希望可以取各家之长。“我也是一名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还要带学生外出比赛,希望可以互相借鉴,尝试创新。比如借鉴太极拳的内在功法、训练形式、心法到形意拳,借鉴内家拳的发力方法到外家拳等。”

奥运火炬手的身份,也让王爱兵能更好地推广武术和传统文化。同时,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他,每天清晨都会准时来到带领大家练习武术的站点,悉心教授大家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在他看来,能够带领更多人练习武术,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

王爱兵坚信,北京2022年冬奥会,必将把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传向世界。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也会继续把奥林匹克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做好青少年中华武术精神的传承,以及成年人和中老年人的太极健身养生文化推广。

姚天聪:身边的体育氛围越来越浓

“北京成为‘双奥之城’,我也很荣幸成为双奥志愿者,而且两次奥运会服务的都是同一个岗位——兴奋剂检测工作,2008年是陪护员,今年成为了检查官。2008年时我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觉得在家门口办奥运会很想参与,于是通过社会公开招募报名了与我专业相关的岗位,经过几轮培训和考试,幸运的成为了志愿者。北京冬奥会招募兴奋剂检查官的时候,我再次报名并成功入选。” 姚天聪激动的说。

姚天聪的本职工作是在北京市丰台区体育局从事体育科研工作,因此,就基层体育科研来说,群众体育是他们日常的工作重点。姚天聪表示,2008年以后可以明显看到大家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最直观的是在硬件上,各个街道、社区的健身设施数量、密度明显增加,运用器械锻炼的人数也在增多。

2014年起丰台区每年都开展健康丰台人运动素质赛事,全民健身动态监测与面对面的专业指导相结合,以比赛的形式全面覆盖丰台区的社区和行政村。丰台区通过这项活动,将科学、有趣的测试方式送到市民身边,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个人运动和身体素质,从而更加健康、幸福地生活。

随着多年的发展,姚天聪表示,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看到,丰台居民近几年的身体素质普遍向好,这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息息相关,这项体育盛会让大家认识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相信北京冬奥会也会继续带动大家科学健身,运动氛围也会越来越好。

张朝晖:奥运会改变了我和周围人

“作为体育人,能够真正参与到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中,见证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北京市体育局办公室主任张朝晖说。

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张朝晖在两届奥运会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2008年他作为马拉松团队秘书长参与了马拉松项目的筹办工作,2022年则参与到火炬传递工作中。

由于是亲身经历,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之中,马拉松在张朝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2014年开始生根发芽,让他成为了一名马拉松爱好者。这几年张朝晖完成了十多场全马,几十场半马。

奥运会不仅给张朝晖带来了改变,他觉得也给大家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一直从事体育工作,能明显感受到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激发了大家的运动热情,让体育真正成为了一项产业。比如,之前可能大家打羽毛球就在家门口或小区里,现在则希望能够走进羽毛球馆。这一小步,代表的不仅是观念的改变,要更专业更健康地参与运动,也让与运动项目相关的设备、场地、功能性食品饮料等产业都得到发展,拉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张朝晖希望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大家参与冰雪的热情不减,特别是年轻人能够持续喜欢冰雪运动,打冰球、玩滑雪。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均为

本报记者 顾宁

本版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中国体育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