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除了磨难与辉煌,还有不同维度的贝多芬——读扬·斯瓦福德的《贝多芬传》

作者:文汇网
除了磨难与辉煌,还有不同维度的贝多芬——读扬·斯瓦福德的《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记:苦难与辉煌

扬.斯沃福德报道

韩英超 翻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今年是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

可以看到贝多芬在中国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据1861年12月28日出版的《华北快报》报道,12月26日的一场音乐会以贝多芬的早期作品《唐E三重奏》为特色,该作品受到现场观众的好评,并指出"贝多芬很早就是他那一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然后超越了他们,达到了未来作曲家无法达到的高度"。150多年后,贝多芬已经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未来没有作曲家能达到"的说法仍然有效。

贝多芬作为一个无与伦比的音乐家,是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性格、情感和创作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成就如此非凡的事情?像所有传记一样,美国作曲家扬·斯沃福德(Jan Swafford)的《贝多芬传记》(The Biography of Beethoven)将大师的活动家生活细节与他自己作品的味道相结合,呈现出丰满的贝多芬形象,并将他从音乐之神恢复为人。

贝多芬的学习成为学习的展示

贝多芬去世后不久,一些不成熟、不那么严谨的传记出版了。辛德勒是他已故的朋友、小提琴家和指挥家,根据大量被盗的贝多芬重要材料出版了两卷传记,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贝多芬研究的权威。然而,后来的贝多芬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在他们的作品中发现大量的歪曲,偏见,故意忽视和伪造。这部三卷本的杰作出版于1866年,其材料显然要严谨得多,他是最早挑战辛德勒著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人之一。

在接下来的100年里,贝多芬的传记已经出版了数百本长篇,其中许多都充满了汗流浃背的奶牛,还有无数的研究论文。没有人比罗曼·罗兰(Roman Roland)1903年的《贝多芬传记》(Beethoven Biography)更熟悉了,该传记通过塑造贝多芬令人兴奋的品质,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点击。贝多芬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显而易见的研究,在热度和广度的研究方面,可能正是莎士比亚的可比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贝多芬的作品广博深邃,代表了迄今为止音乐界的巅峰;比较和解释。

扬·斯沃福德(Jan Swafford)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曲家,他出版了查尔斯·艾夫斯和勃拉姆斯的传记,其中最好的是贝多芬传记。他希望尽可能清晰,清晰,公正地审视主角,引导读者进入贝多芬的时代,并尽可能直接地看到他的行走,写作,愤怒和构图。

除了磨难与辉煌,还有不同维度的贝多芬——读扬·斯瓦福德的《贝多芬传》

插图:波恩集市广场,远离市政厅,左边是科赫酒吧。

寂寞是贝多芬一生中最鲜明的注脚

1792年11月,22岁的贝多芬以少爷而闻名,怀着梦想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他想满足父亲约翰和老师内夫对自己的期望,成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但他更雄心勃勃的目标是达到亨德尔,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高度并超越他们。

从海顿和莫扎特那里,贝多芬意识到他需要掌握博学的风格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无论是在纸上还是在键盘上,他的优势是即兴创作,闪电般的灵感爆发。他世俗的欲望与他的才华相匹配。他也始终相信,他可以脱颖而出,并将肩负起神圣的责任,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音乐,并在其中反映音乐,将其送回其源头,并使人类对音乐和他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他认识到,成功之路始于自己,始于道德、责任、纪律和勇气的发展,任何有意义的工作的真正基础是个人的美德,而不是技能和能力。

在斯沃福德的作品中,贝多芬的恩赐之一就是成为神圣的,沉入他的精神世界,离开他周围的所有人和事。这使他远离折磨他的痛苦。此外,在键盘上即兴创作或其他行为,使他即使在人群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孤独感。寂寞,他最好、最忠实、最重要的伴侣,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鲜明的注脚。

24岁时,贝多芬发行了op.1三重奏,这是他第一次大规模尝试维也纳风格的高位风格和题材,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标志着自己的领地。从那时起,贝多芬创作了9部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一部歌剧,两部弥撒,一部合唱团和三部康塔塔,以及大量的室内乐,艺术歌曲和舞蹈。他象征着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巅峰,而在未来,他是承接古典音乐最重要的桥梁,指向浪漫主义的未来,在几乎所有的音乐流派、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无数未来音乐家的榜样和灵感来源。

贝多芬在二十多岁时是一位受欢迎的表演明星,从来没远离恋爱,但有着各种各样的主题,总有女人把自己带到门口。然而,在错过了令人心跳加速的约瑟芬·德姆(Josephine Dem)、迷人的贝蒂娜·布伦塔诺(Bettina Bruntano)等人被17岁的特蕾莎·马尔法蒂(Teresa Malffati)羞辱之后,贝多芬过着痛苦和沮丧的生活,更多的是对"永恒的恋人"的渴望,更像是一种孤独的折磨。

孤独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但它可能会带来思想的升华或艺术的进步。在给一位陌生钢琴家的一封独特的信中,贝多芬提到艺术没有边界,永远不可能胜利,期望的目标总是超越国界,这是所有艺术家迟早都会发现的痛苦现实。作为一个年轻人,贝多芬认为他不亚于任何人,他的情感折磨使他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坚定了他对科学和艺术的信念。

除了磨难与辉煌,还有不同维度的贝多芬——读扬·斯瓦福德的《贝多芬传》

梅勒于1804年创作的贝多芬肖像。

一个完美的音乐家,有着破碎,不完美的生活

19世纪初,有三位德国巨人,不仅意味着启蒙运动的终结,而且预言并迎来了浪漫主义的时代:哲学的康德、文学的歌德、音乐的贝多芬。

这本书花了很多篇幅来描述贝多芬与其他艺术大师的互动,这些艺术大师本身往往不那么令人愉快。以贝多芬与歌德的会面为例,当两位巨人相遇而没有激发任何艺术或灵感时。贝多芬一直仰慕歌德,但看到歌德对贵族的谦逊感到失望,而歌德则觉得贝多芬不守规矩,觉得自己是"半神"。在贝多芬的余生中,歌德被声称是他的朋友,但不是。歌德对他的评价是:"他经常得罪别人,而且很可怜,因为他越来越聋了......"当贝多芬的身体变成一个可怕的、无情的敌人,等待着他时,要么是毁灭,要么是痛苦和荣耀。

然而,除了贝多芬一生的磨难和辉煌的主题,还有不同的维度交织在一起。正如斯沃福德在他的书中揭示的那样,贝多芬被视为典型的浪漫主义天才,过着不同的生活,其中一些是高贵的,优雅的,无与伦比的美丽,另一些是厌世的,妄想的,道德低劣的。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相信理性,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越来越迷失在非理性中。他的世界经常有不相容的冲突和完全敌对的地区,但他保持了清晰的界限,并经受住了困难。

贝多芬传记的特点之一,就是将贝多芬的作品融入到他的经历中去解读,既能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又能使读者准确、完整地理解作品的语境和内涵。

例如,贝多芬为什么要创作庄严弥撒?对于没有基督教信仰,生活被物质困住的贝多芬来说,在没有委托的情况下创作一部比C弥撒更大的作品有点令人惊讶。尽管贝多芬本人曾表示,创作的目的是庆祝大杜楚尼升格为奥洛穆茨大主教,但如果从贝多芬音乐的世俗人文主义角度来理解,很明显,更多的因素在起作用。

在信仰上,贝多芬在虔诚的海顿眼中还是一个"无神论者"吗?斯沃福德分析说,随着死亡的气息临近,贝多芬的思想开始转向永恒的存在,并向他的朋友展示了"死后上升"的心。在他看来,基督更像是像苏格拉底一样的道德偶像。与此同时,世俗的需求也在发挥作用。当时最伟大的弥撒是海顿的作品,在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仍然是贝多芬的对手,通过这部作品,他能够在宗教领域与海顿竞争。更重要的动机可能在于贝多芬希望保留自己的名字。《庄严弥撒》作为一种受人尊敬的流派和接近交响乐风格的大型作品,在数百年的发展中早已形成了弥撒作曲的伟大传统。創造最雄心勃勃的彌撒不僅是個人信仰的宣言,也是對偉大傳統的挑戰。

每个人都是个谜。一般来说,它持续的时间越长,谜团就越复杂。贝多芬的复杂性,一种音乐上的疯狂,更加不言而喻。可以肯定的是,贝多芬的任何行为,任何思想,作为后来者,都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更不用说在贝多芬成名后的两个世纪里,他被传记作家和其他作家反复研究和描绘。贝多芬出生于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在革命时代长大,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位革命音乐家,他将他与法国大革命的精神联系起来。其实他沉闷、粗犷、烦躁,他只想做一个完整、真实的人,但在一个崇拜的时代,天才就成了典型的浪漫天才。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贝多芬的作品都把他塑造成一个神话般的存在,半神贝多芬,有时接近非凡的圣人。斯沃福德对贝多芬及其作品的深入解构使这部传记与其他作家的作品有着根本的不同。在他的写作中,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贝多芬创作的音符,一个音乐句子,一个段落的跳跃,似乎能够听到羽毛笔在光谱上的沙子,它似乎能够看到大量的草稿反复修改最终成型,它似乎能够触动完美的音乐家与破碎, 不完美的生活。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接近真正的贝多芬的传记作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