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幕式故事|中国诗词讲述24节气意境

开幕式故事|中国诗词讲述24节气意境

人们都说,今年的浪漫是由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开始的。而开幕式的浪漫,始于24节气倒计时。它将中国人的物候文明、传承久远的诗歌、现代生活的画面和谐统一起来。观众看到的24节气倒数中,只有“倒数24 雨水”至“倒数11 白露”是以古诗词来阐述节气意境的。但是冬奥会开闭幕式文学总撰稿于蕾2月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其实24节气都配了古诗词或俗语。

最后10个节气都有诗词

于蕾表示:“直到距离开幕式不足一个月时,考虑到最后10个数字的倒数速度要加快,现场观众跟着一起喊倒数氛围更好,才忍痛去掉了余下的10句古诗词和俗语。”

于蕾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总导演,在她的电脑中,有600多个文件,记录了三年来团队创意理念的打磨过程。“很多创意两年多前就已锁定,再一点点打磨和实践,让它越来越美好,这是一个特别珍贵的过程。”她说,24节气倒计时的文字环节一开始准备了三版方案。“分别是古诗词方向、物候民俗方向,和当代语言方向。”

张艺谋导演最早确定的一幅与24节气倒计时相配的画面,就是网上流传的“中原陆地航母”——郑州动车段郑州东动车所的一幅照片。画面拍摄于凌晨时分,动车所的存车线上灯火通明,“航母甲板”上一辆辆检修完毕的高铁列车蓄势待发。这幅画面让创作组一下子想到了形容惊蛰的那句俗语 “春雷响,万物长”。这给了于蕾启发,无论是哪一种方案,都要尽量有画面感。“古诗词还得要尽量选耳熟能详的名句。而且一首诗词未必用全,只取最能表达节气物候和最具画面感的那句就好。”于蕾说,比如谷雨节气,本来可以用郑板桥的“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但在拍摄制作画面时始终觉得不够理想,后来就换成了黄庭坚的“风吹雨洗一城花”,并将这种诗歌上的夸张表达,用于营造画面的魔幻感、未来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明时节雨纷纷”等名句很快就被敲定下来。导演组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古诗词方案。为了更精准地为24节气释意,2021年8月,文学创作组还专门邀请了诗词、文化史、气象、民俗等方面的专家召开研讨会,为创作组选出的古诗词把关。大暑、小暑、夏至几个节气的物候很接近,诗词并不好选。最后专家提议,为大暑配上古诗词“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开幕式最宝贵的创意

“24节气是自然时光轮转的一年,也是运动员备战的一年。”于蕾说,所以观众可以在24节气很多幅配合画面中看到运动员的身影,或现实风格、或魔幻风格。比如,节气小满所配诗词“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时,画面就配上小运动员们训练时的汗水。“小满时节,谷粒已逐渐饱满,再过一阵子就可以收割了,小运动员们正如逐渐饱满起来的谷粒。”于蕾说,立秋节气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所配画面是一组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太空背景中的起舞。“清明时节雨纷纷”所配的画面中则出现了雪山之巅的帐篷和滑雪板组合,远看像清明时节江南的乌篷船。

“我们融入了丰富的表达,包括中国人的情感、哲学、历史,以及我们对自然、对与全世界相处的一种姿态。”如今的于蕾已经投入到冬奥会闭幕式的倒计时筹备中。她记起,一次创作组开会讨论到后半夜,张艺谋导演说:“开幕式里最宝贵的创意就是24节气倒计时和不能放弃的古诗词。以后可能也很难再遇到有哪个国家用自己古老的诗歌作为国际盛会的倒计时了。而且这些诗歌至今仍在孩子们知识启蒙时就开始学习,文化,正在一代一代传承着。”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

开幕式故事|中国诗词讲述24节气意境

来源 客户端 冬奥会刊 | 记者 李洋

编辑:韩烨

流程编辑 邰绍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