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明很正常的人,总是眼神躲闪、不敢与身边的人对视是什么心理?

作者:航天器

每天研究最有趣和最实用的心理学

看着可爱的小宝宝,可以看出宝宝非常喜欢这张脸。当他们依次看到不同内容的图像时,他们看了最长的面部图像,表明婴儿有"面部凝视偏好"。

研究表明,新生嬰兒可以表現出這種選擇性關注,這可能是由於從古代到現在需要人類互動,這種特徵一直作為遺傳特徵保留到今天。

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们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害怕看人,无论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朋友之间,还是我们和陌生人之间,似乎眼睛总是在躲闪,为什么?

明明很正常的人,总是眼神躲闪、不敢与身边的人对视是什么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父母的依赖变成了我们对朋友的依赖,所以对父母的关注可能会首先发生。

在婴儿期,孩子的自主性和自理能力相对较低,一切都取决于父母。

那时候,我们仰望父母,相信父母是真理,父母是对的,所以我们凝视着他们,真诚地看着他们,期待他们帮助我们。

进入小学后,孩子的社交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朋友圈迅速扩大,再加上言语的发展,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比以前少了。

相反,我们的同伴关系,与父母的眼神交流,逐渐变成了与同龄人的眼神交流。

在整个童年时期,我们和朋友之间的眼神交流是无距离的,充满了默契,而不必长时间盯着对方传达信息。随着儿童进入青春期,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明明很正常的人,总是眼神躲闪、不敢与身边的人对视是什么心理?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換句話說,青少年開始有一顆心。这些关注点集中在人际关系上,比如与父母的冲突、与朋友的冲突、单身爱情的痛苦等等。

这些心理冲突困扰着年轻人,但出于种种原因,他们总是难以说出来,很多时候选择默默忍受,希望自己解决这些冲突。

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接近成熟,但心理发展水平相对于成年人来说相对较低,所以他们往往无法摆脱烦恼,导致很多烦恼,越来越害怕看人。

明明很正常的人,总是眼神躲闪、不敢与身边的人对视是什么心理?

他们害怕别人会发现自己脆弱,他们害怕通过自己的眼睛窥视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阶段,年轻人的眼睛更加自由地进行自我保护。

当他们面对异性,尤其是异性恋时,眼神的躲闪更加迅速和强烈,此时更多的是出于羞怯和不安。

随着人们成年,他们眼睛的自由变得更加复杂。

不看父母可能是由于在生活、个人发展和婚姻中与父母的冲突,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已经存在的年龄差距扩大。

在朋友面前避睛眼睛,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像以前那样了解对方,觉得朋友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让人不安,露出一点奇怪。

换句话说,同伴关系的信任感、安全感和真实性就不那么强烈了。

明明很正常的人,总是眼神躲闪、不敢与身边的人对视是什么心理?

作为成年人,随着人们开始工作和接触社会,与陌生人的交流逐渐增多,虽然偶尔,但无一例外地与正式接触的颜色,揭示了千里之外被拒绝的意义。

在更多的时候,陌生人之间的点对点不会发生,只会一闪而过,也许是有害的羞耻感,防御,总之,很遥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揭示我们的心灵,具有深刻的自我特征,所以眼睛对成年人来说非常私密。

人们选择看对方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孩子是父母,然后是朋友,大人可能只有恋人才能看着对方。

看著對方意味著無保留地、對對方的絕對信任,以及完全的開放,所以人們只會在心理上看著我們最親近的人。

明明很正常的人,总是眼神躲闪、不敢与身边的人对视是什么心理?

当人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敢于与每个人进行眼神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视线的对象逐渐减少,这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逐渐封闭。

明明很正常的人,突然不敢看人眼,心理是什么?

其实是因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人需要亲密,但也需要独处,需要活泼也需要孤独,当孤独成为主旋律时,人的心会变得更加封闭,看人的眼睛会更加自由。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追求利润的,人类的祖先也是,现代人也是这样,所以对他人的不信任会继续,逃避的眼睛是人类本能的象征。

- 结束 -

作者|神奇的小

第一届心理大师组|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社会心理学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