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怀孕后屁屁上的那些事儿,说多了都是泪

如果你怀孕后,屁屁痒、屁屁痛、屁屁漏尿……真的是P大点的事都不能忽视哦!

咳咳~!下面请严肃认真的拿出小本子记录一下遇到这些问题该肿么办!

天了噜,我竟然长了痔疮!

妊娠对于很多女性而言是一件惊喜的事情,但是对于得了痔疮的女性,就是痛并快乐着。

痔疮,大家并不陌生,长在啥地方,也都心里有数。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上至老下至小,都有可能。而孕妇是痔疮的高危人群。据统计,孕妇痔疮的发病率高达76%左右,妊娠期痔疮急性发作较为常见。

怀孕后屁屁上的那些事儿,说多了都是泪

原因

孕妇心理也很苦啊!是我想有的吗?是痔疮阴魂不散啊!

一方面由于妊娠可引起腹压增高,随着子宫体逐渐增大,下腔静脉受压日益加重,直接影响直肠下段、肛管的静脉回流,致使痔静脉充血、扩张,从而诱发痔疮。

另一方面,妊娠期孕妇运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便便在肠腔内停留太久,水分被重吸收,引起便便干燥、排便困难,大便时干硬的便便擦破痔黏膜而引起出血、剧烈疼痛等情况。(摩擦摩擦,是痔疮的节奏……)

怀孕后屁屁上的那些事儿,说多了都是泪

预防事项

1.若孕前发生痔疮的女性应提前积极治疗,尽量避免孕期再次发生,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2. 孕期坚持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以及未加工的豆类,注重粗细搭配、科学膳食。有研究表明,适当的饮食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痔疮的发生率。如火龙果,具有润滑胃肠、预防便秘的功效。

3.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尽量缩短如厕时间,不宜久坐、久蹲和看书。

4.为了避免孕期发生痔疮,孕期每次大便后可用温水冲洗肛门,按摩肛周。

5.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蹲坐,采取舒适坐姿,避免疲劳,保证充分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6.可进行提肛运动:孕妇在便前或便后连续有规律地做下蹲站立再下蹲的动作,1~2分钟,每天2~4次。这样可加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改善痔静脉的淤血状况。

一个好消息!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肛肠科的医疗团队都是温柔细心的姐姐们,不管是男女老少来看痔疮,都不必感到害羞,姐姐们都是见过“大场面”的,安心把“菊花”交给她们就行。

怀孕后屁屁上的那些事儿,说多了都是泪

打个喷嚏就漏尿了,真是醉了!

当你第一次发现自己在大笑,咳嗽,打喷嚏后漏尿,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老公,说不定会换来他一顿无情的嘲笑。

没关系,你不是一个人在被嘲笑。

研究表明,初产妇的发生率为53%,而经产妇有85%的人有尿失禁。漏尿的学名叫作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下次你老公再嘲笑你,可以拽拽地甩这个词给他,笑他无知!

这“压力性”来自哪里呢?

女性的盆底肌就像一张“吊网”,紧紧吊住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器官,固定其正常位置,并具有多项生理功能:如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等。

但在怀孕过程中,需要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并且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神经会有一定的损伤,会出现被破坏、断裂的现象,所以在产后就会出现持续性的漏尿了。

值得重视的是,产后半年内是骨盆聚合的“黄金时间”,恢复越早效果越好。否则,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发展到子宫脱垂!

漏尿除了尴尬之外,自身湿哒哒地也很难受。教孕妈一些方法可以化解漏尿的小尴尬。

怀孕后屁屁上的那些事儿,说多了都是泪

1、多准备一些护垫,护垫尽量选择柔软透气的棉柔表层,这样可以减少对敏感的阴道皮肤的刺激。同时也要经常更换护垫,漏尿后潮湿的阴道环境很容易滋生细菌。

2、护垫虽然可以解决暂时的问题,但是帮助那些在户外和职场的妈妈,如果在家的话,就不要用护垫了,勤洗勤换,保持内裤干燥卫生。

3、如果不得已要出门办事,利尿的食物要少吃哦,如西瓜、冬瓜、红豆、葡萄等。每隔一两个小时排空尿液。

4、多做提肛训练:每日进行50~100次紧缩肛门及阴道运动,每次3~5秒。具体方法为:臀部肌肉用力,收缩肛门,坚持数到10 后,由口缓缓吐气,放松。呼吸一下后,重复同样的动作,10次为一组。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姚干提醒,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程度来选择。轻度可尽量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来改善盆底功能,恢复盆底健康。当患者尿失禁发展到中度/重度,影响工作及生活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怀孕后屁屁上的那些事儿,说多了都是泪

PP痒就算了,会不会影响宝宝健康?

最闹心的莫过于孕期阴道炎了。奇痒无比弄的孕妈睡不好之外,最重要的是孕妈担心用药会不会影响宝宝健康?

怀孕后屁屁上的那些事儿,说多了都是泪

可以了解到,阴道炎对产妇和宝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过,只要尽早的干预治疗,都不会对今后的生产产生什么影响。

(编辑ZS。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