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远嫁新妇嫌婆婆年夜饭不够丰盛,初一翻脸大吵,是委屈还是矫情?

远嫁新妇嫌婆婆年夜饭不够丰盛,初一翻脸大吵,是委屈还是矫情?

今年年底,我最小的堂弟结了婚,叔叔和婶婶特别开心,因为家里三个孩子的终身大事就此全部落定,他们这一辈人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堂弟老家在南方小城,媳妇是个东北姑娘,两人在省城里工作,年底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仪式之后就直接留在老家过年,因疫情原因,也不打算回东北娘家了。

新娘虽然和公公婆婆相处的日子很少,但是结婚之后也算彼此和和气气的。

老家的亲戚交流都是用方言,叔叔想着儿媳妇听不懂方言,所以每次只要有儿媳妇在的场合,不管和谁聊天他都尽量用普通话说,虽然他的普通话说得很费劲,他还是努力地说着,尽量不让儿媳妇觉得自己被排外;婶婶担心儿媳妇饮食不习惯,听说东北人喜面食,特意跟着抖音学做馒头、包子和面条。

年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叔叔婶婶本想着两个女儿带着外孙回来,再加上儿子和儿媳妇,年初二一大家子人就可以好好聚一聚,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是最幸福的事了。

但是年初一的时候就听到楼上有吵闹声,叔叔婶婶上楼一看,儿媳妇正泪眼汪汪地跟儿子吵架,嘴里说着:“那你去问问你爸妈,到底有没有拿我当自己人。”

婶婶不明情况,赶紧问了一句:“怎么了?”

儿子说:“小婷说你昨晚的年夜饭做得太随便了,根本不重视她的存在。”

婶婶一头雾水,回想着昨晚的年夜饭:白米饭、炒青菜、一条清蒸鱼、一盘卤肉、一盘丸子汤。本以为一家四口人晚饭这样吃也可以了,况且夜宵的时候还煮了甜品汤,叫他们下来吃。

叔叔说:“你有什么需要都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有什么习俗我们没想到的,你说出来,只要能做到一定去做。”

儿媳妇就崩溃了,边哭边委屈地大叫道:“你们都不拿我当自家人,都怪我吗?”

后来,婶婶问了儿子来龙去脉,原来是儿媳妇对儿子抱怨说,老妈的年夜饭做得太随意了,一点都不隆重,而且自从她进门,一日三餐不是粥就是饭,都要吃腻了。

儿子安慰儿媳妇说:“明天初二我姐她们回来,爸妈就会准备很多菜了。”就这句话把儿媳妇给激怒了,她说道:“所以你爸妈还拿我当外人,好饭好菜要留着等女儿回来再煮的意思了。”就此大吵开了。

叔叔特别郁闷,本以为这个新年是最开心的一年了,没想到新妇还没过门几日,大年初一就吵架,听此消息的两个女儿为避免添乱,大年初二也取消了回娘家的行程。

这事说开来,有人说新娘子是挺委屈的,也有人说新娘子太矫情。在我看来,年夜饭这些都是一些小事,主要的原因在于新娘想家又不能诉说的苦楚,以及远嫁后内心的落差。

远嫁新妇嫌婆婆年夜饭不够丰盛,初一翻脸大吵,是委屈还是矫情?

新婚女人的第一年春节最难,远嫁更甚

对于结了婚的女人来说,第一年的春节最难,周围过年的氛围有多喜庆闹热,自己的内心就有多酸多别扭。

因为这是第一次过年在婆家,周围都是不熟悉的亲戚,婆家人说说笑笑、热热闹闹的,自己表面上也要跟着陪笑聊天,维持好新媳妇的形象,内心里其实惆怅又孤单。想念自己的父母,想念自己二十几年成长的家,从今往后的每次过年就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做自己了,不能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不能想窝在沙发就窝在沙发,不能再享受父母围坐身旁疼爱地看着自己……

角色的转变,心里的落差,再加上春节团圆氛围的加强,更把内心的敏感、思念、委屈给勾出来,而身边的男人却整天只顾着应酬聊天喝酒,春风得意地延续他新郎官的兴奋和喜悦,女人的内心就更加委屈了。

作为过来人我特别能够理解这些感受。

第一年结婚的春节我就跟老公闹别扭,大年初一的晚上为了结婚第一年拜年该给娘家亲戚带什么随手礼而争执,我的意思的新婚首年礼不能太随便,可老公的意思是结婚用了不少钱,能省就省。再加上初一晚上婆婆对我说,初二不要回娘家,因为她女儿初二要过来。我内心不平,新婚第一年初二就不让我回娘家,凭什么她女儿要回娘家,我就不能回娘家……

种种情绪累积在一起,初一晚上我躺床上流泪到天明,只觉得委屈和心酸,结婚第一年的春节我就有了跟老公离婚的念头。

所以,我特别能够理解堂弟媳妇的种种感受,尤其她又是远嫁的,从北方嫁到南方的城市来,身边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方言行为,全都有差异。有些她觉得应该得到重视的细节,偏偏婆家人没有做到位,比如她觉得年夜饭应该丰盛以显示对她的重视,而婆婆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彼此就产生了误会。

远嫁新妇嫌婆婆年夜饭不够丰盛,初一翻脸大吵,是委屈还是矫情?

家庭新成员磨合过程的小火花

同住屋檐下,怎会没有磕碰和摩擦呢?即使是至亲至爱之人,父子、母女、夫妻之间都会有摩擦,更何况是家庭新成员的加入,公媳、婆媳之间。

嫁给一个人,必然逃避不了跟他背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而在彼此都不甚了解彼此的性格和好恶时,就需要磨合的过程,既然要磨合就会有火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类似的小争吵也许是好事。

你在意这个细节和仪式,那我下次就会注意了;你喜欢吃这个东西,也许我就记在心里了;你脾气不好时会有预兆,那我下次就避开了……

吵出来说出来了,总比藏在心里憋在心里好。首先,发泄出来,情绪也会有所释放。其次,发泄出来了,下次别人就知道你在意和喜欢什么,也能投其所好了。

如果总是藏在心里,你不说他不知,于是就形成了“你越在意他越忽视”的局面,久而久之,误会成积怨,积怨越多就难以化解。

争吵之后,堂弟也跟媳妇解释,好好地安抚了她的情绪。第二天,婶婶照着抖音准备了许多东北菜,上楼叫儿媳妇下来吃,儿媳妇下来后也客客气气地招呼公公婆婆一起吃。

年初三,堂姐们回娘家,堂弟媳妇给小孩子包了红包,也给公公婆婆送了新年礼物,一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地吃了团圆饭,谁也不再提那晚的事,都翻篇了,过去了。

远嫁新妇嫌婆婆年夜饭不够丰盛,初一翻脸大吵,是委屈还是矫情?

家庭是否和谐,老公也是关键

在新娘融入婆家的过程中,老公的做法也很关键,堂弟的那句“明天初二我姐她们回来,爸妈就会准备很多菜了。”就是负面教科的典型。

自己的媳妇本身就觉得不受到婆家重视很委屈了,他又说了这句话,让老婆更觉得不受到重视:她这个正过门的儿媳妇,比起嫁出的女儿,还不够资格吃一顿丰盛的饭?

大猪蹄子的老公如果不会说话,那还是先闭嘴,否则句句撞枪口。如果没想好怎么说,就先抱抱自己的老婆,要记住:女人的大部分无理取闹,归根到底就是觉得被爱得不够。

不要试图跟发脾气中的老婆讲道理,你要先允许她的情绪发泄,先安抚她情绪背后的委屈,她们要的不是大道理和是非,她们要的其实就是一个怀抱、一种关心。

正如塞西尔·基·奥斯本在《处理夫妻关系的艺术》中写道的:“妻子也有需求。她需要爱、关怀和保护。当她感到丈夫在关怀她,给她带来保障和幸福时,她就会觉得安全。”

一个女人为了爱情,走入男人的家庭中,要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相处,甚至生活在一起,面对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家常矛盾、鸡飞狗跳,为他生儿育女,为他冠了姓氏,她图的是什么?图的无非是当初的情真意切、海誓山盟,赌的是眼前这个男人会疼爱自己一辈子。

所以,男人在家庭里,一定要多多包容和关爱自己的妻子,感激这个愿意与你携手走一生的女人。

英国的哲学家培根说:“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与你走过漫长人生的,不是父母、不是子女,而是身边这个从“老婆”叫到“老太婆”的女人,这个或为你远嫁、或为你生子、或为你赡养父母、或为你煮饭洗衣、或为你事业后盾的女人。

所以,无论是矫情还是委屈,都不过是需要男人多关怀一点点,你们说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