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8年,一名老兵在战斗中与部队失联,被指责是逃兵。为寻找老部队,拾荒48年,只为求得一个真相。老兵叫常孟兰。常孟兰出

作者:依伊文史社

1948年,一名老兵在战斗中与部队失联,被指责是逃兵。为寻找老部队,拾荒48年,只为求得一个真相。

老兵叫常孟兰。

常孟兰出生在赞皇县张楞乡一个农民家庭。22岁这年,常孟兰加入八路军,踏上了抗战之路。

凭借出色的本领,常孟兰很快被提拔为机枪班班长。

清风店战役中,常孟兰凭借一把捷克式轻机枪,将敌军飞机击落。这次战役,常孟兰被提升为排长,记特等功一次。

没多久,石家庄战役拉开了序幕。常孟兰接到攻下云盘山的任务。

石家庄的地势险要,敌军对此防御耗费了大量心血,号称“打下云盘山,石门开一半。”

常孟兰带领二排战士快速行动,利用地形对敌人扫射,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乱成一团,毫无还手之力。十几分钟后,常孟兰站在云盘山顶,扬起胜利的红旗。常孟兰所在的八连又立了一功。

1948年,傅作义集合了35个团与我方决战,同时抽调骑兵十二旅,准备连夜突袭我军。营长考虑到敌强我弱,必须趁天黑之前,转移阵地,而殿后任务交给常孟兰所在的8连。

此时,连长何有海已无多少可用的兵,便将此重任交给下属中三个排长中最勇敢、最值得信任的二排排长常孟兰,让其带领八个兵和剩余枪支弹药作战。

连长何有海对常孟兰说:“此次阻击主要任务是掩护全团撤离,无论如何务必把敌人拖到天黑,号声是撤退信号。”

依规定,每支步枪只能配30发子弹,每挺机枪配300发子弹。激战没多久,二排子弹就所剩无几了。

此时,天色已暗但撤退号声一直不曾响起。为保存实力,战士纷纷向常孟兰提出撤退要求。常孟兰担心连长可能遇到突发状况,因此决定继续坚守。

突然,“砰”的一声,常孟兰提醒大家要注意。没想到话音刚落,敌方一颗照明弹打了过来,常孟兰所藏之地暴露无遗,随即一排排炮弹打了过来。

战士赵小山、侯有林相继牺牲。常孟兰趁着黑夜拼死突围,躲在棒子地里,直到敌军撤走。他也与部队彻底失去联系,只能一路乞讨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大家纷纷指责他是个逃兵。无可奈何的常孟兰只能继续乞讨,一路攒钱寻找部队。

1949年开始,常孟兰所属的四纵队,被改编为解放军64军,所在的10旅30团也改为190师570团,大大增加了常孟兰的寻找难度。

直到48年后,常孟兰才终于找到了当时自己所属的部队,他向现任团长报告了当时奉命掩护全团的撤退任务,以及坚持到最后,与部队失散的情况。

2004年,79岁的常孟兰老人因病去世。

然而过去48年的寻找之旅中,他始终没有找到当年号声是否响起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常孟兰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年,他儿子终于找到了当年的8连连长何有海。

何有海连长跟他们讲述了当年为何没有吹号的原因,原来当年他也没有接到命令,号声一响部队就会暴露,而常孟兰他们的努力就会白费,因此他没让司号员吹号,只能让他们自行突围撤退。

何有海还说:“常孟兰是个好兵,勇敢的好战士,虽然当时没有吹号,但掩护部队撤退的任务完成了。”

坚决服从命令,是作为一名军人的天职。常孟兰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了一个兵对完成任务的执着与坚持,向抗战英雄致敬!

#历史人物#

1948年,一名老兵在战斗中与部队失联,被指责是逃兵。为寻找老部队,拾荒48年,只为求得一个真相。老兵叫常孟兰。常孟兰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