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创】内蒙古|云裳:父亲的日历

【原创】内蒙古|云裳:父亲的日历

原创作者:云 裳|内蒙古阿拉善盟

父亲的日历

沿着新华街一路寻找,睁大眼睛找遍临街小店,还是没有父亲念念于心的那种老日历。

顺路到了花园市场,市场里蔬菜水果、生活日用品林林总总,挨着小摊询问,得到的答案一样:已卖完。有热心摊主建议到中心商城看看,于是又移步中心商城碰碰运气。

停好车,安顿父亲坐车里等我,一路小跑一路打问,终于在一家杂货铺找到了所剩无几的老日历,接过店主递来的日历,扫码付款,拂去封面薄薄的灰尘,如释重负。

美滋滋地把崭新的日历交到父亲手里,他轻轻地、慢慢地翻看着,像拿到了宝贝似的。冬日正午的暖阳斜斜的照在父亲的身上,几分安静几分祥和,温暖亲切。

忽然间,回忆缱绻。日历一页页记录着珍贵的岁月,一笔笔圈注起特别的某天,牵引着我的思绪......

【原创】内蒙古|云裳:父亲的日历

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童年都有翻日历牌的经历,童年的日历是和美好的假期、热闹的新年、慈爱威严的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里面包含着童年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像阳光一样在未来的人生岁月里恒久发光,不断地沐浴着充沛着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生活琐碎。

那时候,临近新年,家家都会买一本日历牌,老辈儿管它叫月份牌。日历封面稍厚一点,一般都是象征着福禄寿的三位神仙,大红的底色上印着笑容满面的福禄寿三星和他们的童子,胖胖乎乎的散财童子穿着肚兜,翘着肉嘟嘟的小脚丫,踩着荷花,手里拿着一个金元宝,嘟着嘴笑眯眯地,特喜庆。里面纸质粗糙,是用很薄的纸印的,薄到能看到下一页的字。崭新的日历及其日日翻出的白纸红字让平常人家添了几分节日的色彩和喜庆,金灿灿的黄金和颜色鲜艳浓烈的服装承载了普通百姓家庭的愿望。他们要什么呢?无非就是一家人平安喜乐,衣食无忧罢了。

印象中,父亲的年货里,日历必不可少。里屋房门旁墙上端端正正地挂着一本日历,年年不落。在父亲的眼里,日历就是一个记事本,重要的事一一记在上面,平整齐顺,万事有数,把拮据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当一年过尽,父亲就把整本的旧日历从墙上拿下来,用抹布轻轻拭去周围积攒的灰尘,新日历便红彤彤的登上了属于它的位置。厚厚的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散发着油墨的芳香。随手一翻,一张张黑字的、红字的、绿字的纸页像流水一样从指尖滑过。

【原创】内蒙古|云裳:父亲的日历

摘下旧的,换上新的。挂好后,日子就开始一天天地行走了: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数着日子,盼着希望。印着黑体字一小本厚厚的日历上,多了些生活的从容:几枚刚从鸡窝里拾来体温尚存的鸡蛋,娃们又长了一岁,新年的日子会比旧年的好一些......

早年的日历舍不得撕,父亲拿一根小红绳,一头系在挂日历的钉子上,另一头系栓在一个铁夹子上,每过完一天,就把当天的日历翻起来用夹子夹住。回想起来,那时翻日历也是家里有仪式感的一件事。一般都是父亲翻日历,每晚睡前,父亲会小心翼翼地把当天的一页翻上去,边翻边看,会叨咕“交九喽,越来越冷啦”,用心算计着大年该怎么办。母亲在一旁听着,会盘算着孩子们的棉衣该拆拆缝缝了,腊月二十三后该扫房蒸馍。翌日清晨,在鸡鸣犬吠中,抖足精神迎接新的一天。父亲偶尔忘了,母亲便记心记到替父亲翻,或者使唤哥哥大姐。年少的我常常扯着母亲的衣角,闹着要翻,母亲则认真的告诉我“这不是一张纸,这是日子,我们都要爱惜日子。”

被父亲换下来的老日历,很多日期的空白处都留有父亲的笔迹:某日购米100斤,在那个习惯储备粮食的年代里,一次性买这么多大米,属于百姓家庭的常态;又记某日发工资,这三个字,承担一家人的全部生活开支;还记某日“小儿咳嗽,买药......”“某邻居儿子结婚,搭礼”淡淡的墨迹里分明可见父亲的负担和期望,牵挂与操劳。有的空白处只有一两个字、一串数字或者一个符号,怕是只有父亲自己才能看得懂了。

那时的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数着日子等着过节,因为过节有好吃的,想着便有由衷的快乐。盼过年的时候,总爱踩着凳子去看墙上的日历,翻着没有被夹子夹起的页数,数着还有多少页,有多少页就有多少天。总觉得日子过得慢,刚过完年就盼望着下一个新年的到来,看着父亲一天翻一页,好想快点把日历翻完。慑于父亲的威严,只好天天缠着姐姐们:什么时候再过年?什么时候穿新衣服?她们先头还会很耐心回我“两百天吧”“九十多天”......如此,久了,烦了,就告诉我,墙上的日历撕没有,就又过年了。结果就是,有一日我趁着家里没人,把剩下的日历全都撕了下来,被父亲好生收拾一顿,当然,姐姐们也没有幸免。

母亲去世后,父亲住进弟弟家楼房上,仍习惯年年在元旦前买本巴掌大的老日历,挂在他卧室一方便之处,每天看着,清楚地知道当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到啥节气了;还是习惯弄个铁夹子,挂个细绳子,一张一张地夹起来。过一天,夹一张上去,年底摘下旧的,换上新的。曾多次给父亲买样式精美的挂历台历,可父亲不稀罕,依旧钟爱这厚厚的日历。他说,每天看见日历上的日子,心里就有数了,就觉得踏实。只是父亲依了我们,不再留日历,过一天撕一页,一天一页撕,撕完最后一页,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

随着日历由厚变薄,由新变旧,生命在四季中轮回。曾经年富力强的父亲,如今已是耄耋老人,而我也从孩童步入半百。父亲的日历,撕过春夏秋冬,撕过风霜雪雨,撕走了风雨和苦痛,撕完了青春和记忆,永远撕不去的是对家的一份眷恋和责任。日子一天天地过,日历一张张地撕。看见日历,就好像看见了那些逝去的旧时光。四季轮换,岁月更迭,无论何年,崭新的日历,连同门上的春联,墙上的年画,窗上的剪纸,都给家里增添了浓浓的喜庆。看着,心里就充满了希望,觉得一切都是崭新的,都刚开始,未来可期。

【原创】内蒙古|云裳:父亲的日历

父亲常在日历前良久驻足,那是一天天渐渐变得厚实而丰腴的日子。一张张日历,让我读懂了父亲。父亲像一个时光的守护者,用日历的方式,守着家人那些永远不老的旧时光,经冬历夏,褪色起皱,历久弥坚。

岁月好像已经牵着我的手跑得很远了,它好像还在推着我大步向前;有时候好像记忆远去了,有时候发现它在兀自深深扎根。冯骥才说,常常到了一年最终的几天,都是不愿再去扯日历,总把这最终几页保存下来。这或许出于生命的天性,才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

我想起父亲说,每一天都要好好过。这句简单平实的话,饱含着对岁月的敬重之心,让我们每一步都要好好迈,每一岁都要好好长。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法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年月最好的方法是努力把年月变为不朽的诗歌或画卷。看着眼前这本日历,它新的一页----亮光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

【原创】内蒙古|云裳:父亲的日历

云裳,本名赵奋华,医务工作者,瀚海园读书会会员。每有闲暇,好览山水,且以凝神,且以沉醉。偶欣笔涂抹,借以抒怀,借以修行。

【原创】内蒙古|云裳:父亲的日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