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春》在鲁南老家,人们习惯的把立春叫打春。关于打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代代相传,其中一个我印象很深。打春之日,在空旷待耕

作者:了言凡语

《打春》

在鲁南老家,人们习惯的把立春叫打春。

关于打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代代相传,其中一个我印象很深。

打春之日,在空旷待耕的土地上,提前埋上一根打通关节的竹筒,入土部分深度适宜,竹筒饰以红色绸布,上端的竹筒口,则静置一枝羽毛。竹筒的不远处有一犄角系着红布的耕牛,套好耕犁,执牛的鞭子系着红绳。

乡邻以竹筒和耕牛为中心,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屏心静气,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天地正气的交合时机。

羽毛似乎有了抖动,人群也有些骚动,继而羽毛像被一丝气涌动着,不久,一个神奇的景象出现了,羽毛渐渐离开竹筒口冉冉升起……

人群激昂,顿时,外围早己准备好的鞭炮燃放起来,声音惊天动地。犁手扬起红丝鞭一声长喝,耕牛奋蹄向前,铁犁翻出的新土散发出清香的气息一一打春了!

这是老几代人经历的场景了,我只是听说而己。关于打春的记忆,恐怕只有母亲缝制的布娃娃之类的物品了。

小时候,在立春那天的早上,被母亲叫醒,穿好衣服,母亲从枕边拿出一个漂亮的布娃娃,挂在我胸前。那布娃娃用彩色的碎布缝制而成,内部填充了棉花,小胳膊小腿有模有样。睫毛鼻子嘴巴用黑线细细缝制,眼晴先用锡纸剪好贴到位,再用彩线绣好眼筋,留白的地方闪着亮光,像一个活灵活现的娃娃在对视着我。

我迫不及待地跑上街,向过往的街坊邻居显示着。孩子们很快凑在一起,各自展示着自己的布娃娃,稚嫩的脸上都充满一种自豪和满足。

迎春娃娃送春鸡。过了立春的时间点,还要送春,傍晚,母亲又拿出用布缝好的鸡,缝在棉袄的胳膊袖上。

那鸡大多是一公一母,也是用碎布做成,同样内里填充了棉花,个个饱满。公鸡大红,尾巴用几色彩布剪成条丝,迎风飘动,母鸡多用碎花布缝制,尾巴上翘。串几粒豆子成一串,垂在鸡嘴下面,鸡的眼晴却是用辣椒种子做成,用黑线挽个小结串在鸡头合适的部位上,活灵活现。记得有一年不小心,用袖子擦脸,结果辣了眼晴,至今记忆犹新。

那几天,很是快乐,那快乐都来自于那布娃娃和布鸡,甚至以后的不少日子都不愿取下来。

天气渐渐温暖,一切似乎在一夜间变得不同。村前的小河开冻了,草根发芽了,燕子回家了,柳枝变绿了……

折下一截柳枝,转动,让其皮骨分离,完整地抽下外皮,捏扁一端,试着吹几声,于是,一只柳笛做好了,“呜呜”的笛声很有魔性,引来了翩翩起舞的蝴蝶。

那蝴蝶上下翻飞,忽左忽右,时快时慢,白色的,黄色的,粉的,飞进翻着油光的麦田,有时抖着翅膀沾在麦蒿的嫩叶尖上。

孩子们脱了棉衣,跑进麦田,追逐着诱惑:蝴蝶落落,打火烧锅……

临近生产队下工时,大人们喊着自家的孩子。孩子们急忙又穿上脱掉的棉祆,像一只只羔羊奔向自己的大人,有的还不忘拾捡一把干草,到家塞进鸡窝,惊得窝内的一只母鸡飞出来,“噶哒,噶哒”一阵鸣叫,那叫声又传染着左邻右舍的鸡,越传越远,鸣叫声却越来越密集。

春天,真的来了!

(网图,侵删)

《打春》在鲁南老家,人们习惯的把立春叫打春。关于打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代代相传,其中一个我印象很深。打春之日,在空旷待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