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68岁,只有个独生女,老家拆迁分了289万,侄子闻讯赶来说:“叔,我是家族唯一的男丁,这笔钱你得给我一半。不能便宜了外

作者:星条情感说

我68岁,只有个独生女,老家拆迁分了289万,侄子闻讯赶来说:“叔,我是家族唯一的男丁,这笔钱你得给我一半。不能便宜了外人。”女婿过来说:“爸,谁是亲生的你可要拎得清。”后来,我打算给侄子89万,女儿说:“你去侄子家里养老去!”

退休前,我在体制内上班,所以我只有一个孩子,也就是我女儿小珊。小珊今年40岁,在陕西西安上班,并且嫁给了当地人,生活还不错。

我老伴是在8年前,也就是我刚退休的时候去世的。老伴去世后,我自己独居了2年后,实在是孤单,就和女儿商量了一下,跟随他们在西安生活。

因为只有一个女儿,所以我的家产我都打算给他们。我到了西安,第一时间就把老家市区的房子卖了,把钱给了女儿,一共是80多万。

此外,我每月有6800的退休金,我每月给女婿3000作为我的生活费。实际上,作为一个老人,我每月是花费不了这么多的。给他们这些钱,说白就是补贴一下。西安这几年的生活压力其实蛮大的。

回顾过去的8年时间,我和女儿可以说是父慈女孝。女婿家是三居室,我刚住进去那会,他们甚至把向阳的大卧室给了我。我拒绝了,我一个老人没必要住那么大的房间。女婿说:“爸,你就住吧,这里带着卫生间,你若是起夜也方便。”我是真的感动了,女婿想的是多周到啊。的确,年纪大了晚上就是容易起夜。

女儿每次做饭的时候都会问我:“爸,今天想吃什么?”

就连孙女也总是过来帮我捶背,她说:“爷爷,等你老了走不动了,我给你买个轮椅,推着你去晒太阳。”多孝顺的孩子。

女儿、女婿对我好,我对他们也好,之前女婿买房,我把我的存款拿出了50万,帮他解决了资金上的问题。

当然,我给自己也留了一些,人老了手里有点钱还是好一些,这样也有底气。

我老家这边还有2个弟弟,子女当中几乎都是女孩子,只有我二弟是个儿子。也是我们老刘家唯一的一个男丁。

我记得年轻的时候吵架,二弟还以我没有儿子为由骂过我。不过都是年轻时候的事情了,如今都一把年纪了,关系虽然不是很亲热,倒也还过得去。

不过这几年,我有些不喜欢我那弟弟了。他几次给我打电话,明里暗里地跟我表达一个意思,他儿子是我们家族唯一的男丁。他的意思是,让我把财产给他儿子一些。他的意思是我虽然有孩子,但他是个女儿。我把财产给了女儿,相当于就是便宜了外人。

弟弟的话,我不是很在乎,但是仔细想想,却也有那么几分道理。说起来,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儿子。

去年,侄子过来请我吃饭,临走的时候问我借钱,我给了2万,说是借,实际上我也不打算要了,就当是我送给他的。

不过侄子并没有因此而感恩,随后的一段时间,频频问我借钱,有时候三五千,有时候上万。少了我就适当给点,多的时候我都推脱了。

为此,我弟弟还打电话说过我,他说:“哥,我儿子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你可要拎得清啊。”

平时都是些小事,问题不大。

直到我名下的一套老宅子拆迁分了289万后,一切都变了。

亲朋好友几乎都知道这件事情,一时间借钱的,套近乎的那是络绎不绝。幸好我在西安,在女儿家里,否则我真不知道如何躲那些人。但是电话真的快被打爆了。

我弟弟和侄子也是连夜开车过来,跟我商量拆迁款的事情。当时我女婿就跟我说:“爸,你的钱,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过来商量什么。”

我说没事,都是亲人。我弟弟私下里跟我说:“哥,这笔钱可是我们老刘家的家产,你可不敢都给了外人,到时候村里人都笑话呢。”

侄子说:“伯,落叶归根icon,将来你还得回家去。”

女儿跟我抱怨:“平时也不见联系,有钱了都跑过来了,跟他们有啥关系?”

最终,我是这样分的,给侄子89万,剩下的给我女儿女婿。家族的男丁不能不给,女儿是我亲生的孩子,我自然多给她。可是没想到女儿和女婿生气了,他们说:“爸,既然你想落叶归根,那么你去侄子家里养老吧。”

各位,我的分派方式错了吗?难道真的给侄子一分钱也不给?可他毕竟是我们老刘家唯一的男丁啊?

@星条情感说

这位大爷你好!首先感谢你的分享。看了你的叙述,我认为你的确有错,坦白讲,你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按理说,这笔拆迁款就应该给你女儿。当然,我不主张全给,你可以给你女儿一半,自己留一半。侄子这边完全没必要。

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觉得把家产给女儿就成了便宜别人?那是你女儿,给她钱,也是改善了她的生活,让她以后过得更好。

侄子其实靠不住,莫非你真的想让侄子给你养老?怎么可能呢?现实中我见过类似的事情,拿钱的时候说得很好。等把钱给你,你真的需要他养老的时候,嘴脸就变了。他肯定会说,你又不是我爸。

老人想要追求晚年幸福,一定要拎得清,不要有什么老思想,女儿和儿子其实一回事,说到底都是自己的孩子。

当然,你这女儿女婿也是有些小气了,好歹拿了200万,居然还生气了。所以说,那笔钱你就应该多拿点,人老了,钱多不是坏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