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提升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我们将汇聚连城县所有非遗项目,并结合非遗知识问答,带你“云”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期推出的是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省级非遗项目连载

非遗“豸”连城

图丨沈 榕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

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历史渊源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图丨罗道榕

新泉“犁春牛”活动的起源,可追溯至明初,大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新泉张氏族谱记载,开基始祖荣兴公有兄弟六人,因上祖在战乱年间得罪皇上,兄弟遭受株连,于南宋末期分散逃难而迁至漳州、宁化、连城等地,荣兴公则迁居于新泉村。当时不敢承认自己姓张,传至第七代,时际太平,才全部恢复姓张。荣兴公迁至新泉时,随身带了尊“土地伯公”神位,每天伺奉。定居后,他以农为业,带领家人和儿孙开荒种地。过去从事农业生产,扣是农家宝,要靠耕牛翻犁土地;还要靠老天恩赐,风调雨顺、无虫无灾才能五谷丰登。时逢盛世,全族人恢复张姓,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耕牛健康,四季平安,于是就选择了一年廿四个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组织了“游春牛”活动。

到民国时期,城关附近和朋口、新泉一带仍然还有犁春牛的习俗活动,不过,这时的犁春牛活动已经不是官办的迎春仪式,而是变成了民间群众组织的一种娱乐活动。所以人们把它改称为“游春牛”。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连城游春牛的民间习俗也逐渐减少,如今只有朋口镇以南至新泉镇沿连南河两岸一些村庄才有组织游春牛活动。

组织过程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图丨犁春牛资料

“犁春牛”活动的组织比较简单,只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有一条健壮的牛;有一付锣鼓(主要是锣、鼓钹、铜钟等);有一人为头组织。因此,不少老人说,自清乾隆年间开始,“犁春牛”活动一般都是以房族为主组织的。

组织过程:由发起人(一般是房族中比较喜欢娱乐的中年人)先找同房族中的几位中青年协商:选谁家的牛,由那些人组成锣鼓队,由什么人扮装犁田的农民,什么人扮演牵“春牛”的“勾芒神”(当地人称迎春者),什么人扮装送饭送草的农妇,什么人扮演书生,什么人扮演渔夫,什么人扮装挑柴的妇女等等。耕牛,一定要选体魄健壮的牛牯。扮迎春者要选最有表演丑角艺术的中青年人。持木梨者也要有一定的表演才能。扮演书生者则要长得英俊的少年,扮农妇者,旧时一般男扮女装(因封建社会客家闺女不许公开参加社会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男女平等,多数选未出嫁的闺女扮装。扮渔夫者,老中青均可。若本房能参加演出的人数较多,还可选一些扮演郎中、商人和古装汉戏中的主要人物,比如岳飞、关云长、钟馗等等。人员确定后,由发起人和参与协商者互相通知。出游前到发起人家中或本房祖屋集中化妆。此外,还要安排5-7人准备松火把或火笼(用铁线织成网状,用于点松光火,可用人提着的)。

活动过程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新泉“犁春牛”习俗活动一般是在“立春”节前后三天晚上,如果是在农历腊月底“立春”,则安排“立春”前一天晚上、“立春”当日晚上和年初一、初二晚上进行。

出游前,安排扮演角色的要各自事先借到合适服装,集中在指定地点进行简单的化妆。此时,锣鼓队则由一个打松光火的人引路,先敲锣打鼓到牛寮将选定出游的耕牛“请”到化装地点。出游的耕牛要用3尺红布缠在牛角上,牛角之间要扎成一朵红花。传说,被选出来游的牛,一年都不会生病,所以谁家养的牛都愿意选来出游。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出游时的队列安排:除点松花火者按一定距离安排外,扮演者的排列依次是:锣鼓队;放鞭炮者(本房长者,用一红布袋装香烛、鞭炮);装牵牛迎春者,其动作相似跳神;耕牛(有套上犁田时锁链等);梨田的农夫(身穿棕衣,头戴斗笠,手扶一把木梨,把铁铸的犁头、犁劈拆除,表演犁田的动作);送饭、送草的农妇(身穿客家妹子服装,用红布扎头或头戴凉笠),用一根又薄又软的竹扁担挑着;男女锄田手(荷着锄头,比锄田姿势);挑谷箩者;看书的书生(身穿长衫,手拿书本);钓鱼的渔夫;“挑柴”的妇女(头戴凉笠,挑着一担杂木柴);郎中、商人和扮装“古事”者:郎中扮演者,身穿长衫,手提四包中草药,外面写“四季平安”四个字;商人扮演者,身穿长衫,手拿算盘和账簿;扮演古事人物,按古装戏化妆;打“十番”音乐队或锣鼓队。若一房宗亲只有一付锣鼓,则安排在队伍后边或队伍前面均可。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领队者即带出游队伍先游到开基祖祠堂点烛、焚香、烧纸、放鞭炮,表示先敬老祖宗。然后按事先商定线路周游全村。新泉村是按村民居住区的大街小巷走大中小三圈;其他小村子一般按商定线路游两圈了。有的还游到邻近村子,互相往来。

春牛游到农户家门口时,主人都要放一串鞭炮或几个高升炮以示欢迎。游到有“土地神”的地点,领队者要给“土地神”烧香、鸣炮。

按计划游完后,整支队伍要回到出发前的集中点,还要敲锣打鼓将耕牛送回牛寮。大家卸妆后,发起人都有请参与者吃点心。点心比较简单,有面条和下酒的几盘炒菜便可,但少不了要喝酒、猜拳。席间,有人商讨新年生产计划,有的互相祝福,常常一闹就到三更半夜。

非遗小知识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1)开展知识和技艺传授、艺术创作与生产、展示、表演、学术研究等活动;(2)依法合理利用代表性项目;(3)依规定获得传承人补贴,取得传承、传播工作或者其他活动相应的报酬;(4)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其他权利。

非遗“豸”连城丨连城县省级非遗项目连载(一)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犁春牛

来源:文旅连城、连城县文化馆

网编:吴清兰 罗丽婷 吴秋静

审核:黄水林 叶先锋

监制:李永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