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天,济南虎年初雪要来了

作者:光明网

据预报,4日夜间至5日,

鲁南地区有小雨雪前来报到,

将迎来农历虎年的第一场雪,

其他地区天气多云,气温变化不大!

具体到济南,最新预报显示:

今天夜间到4日多云转阴,

局部地区有小雪!

也就是说正月初四,

立春这一天,

济南或迎虎年初雪!

济南:近期天气预报

济南市气象台2022年2月3日发布的分县预报:

今天白天到夜间晴转多云,南风转北风2~3级,今天最高气温7℃左右。

明天白天阴,局部地区有小雪,降水概率30%,夜间转晴,北风3~4级,明晨最低气温-4~-2℃,明天最高气温3℃左右。

市 区 明天白天阴,局部地区有小雪,夜间转晴 北风3~4级 气温-2~3℃

5日多云间阴,南风2~3级,最低气温济阳区、商河县、南山区-8℃左右,市区及其它区县-5℃左右,最高气温4℃左右。

好消息是:“春打六九头”!2月4日(初四)将迎来立春节气

而立春这一天,

也是“六九”第一天

北京时间2月4日4时51分将迎来立春节气。此时节,春风送暖,阳光和煦,大地苏醒,生机勃发。立春一过,雪融冰消,万物初萌,步履轻盈的“春姑娘”装扮一新,款款向我们走来。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2月4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进入立春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春代表着春季开始,但受强冷空气影响,大风、降温仍是这一时节的主旋律;只有强冷空气造访的间隙,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气温回升。

立春时节,“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春意随之而至。立春三候:一候东风送暖,大地解冻;二候蛰居之虫,渐次苏醒;三候江河冰融,鱼游水面。立春花信三候: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尤其是金黄色的迎春花枝头绽放,让我们感到了春的来临。

今年立春适值“六九”首日,也就是“春打六九头”。罗澍伟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此时节垂柳渐绿,枝抽新芽;远观水岸,‘黄金装柳蕊,红密点花枝’的诱人景色,会徐徐映入眼帘。”

立春是早春的开始,公众该如何养生保健?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此时节人们应及时关注天气变化,不要因气温骤然回升就立减穿着,否则一旦寒潮突至,会令人猝不及防。为了自身身体健康,应守住“春捂”底线。

春季天寒气燥,养生重点是护肝。春天肝气旺,饮食应清淡、甘润,宜食辛温发散、祛阴散寒等温补性的食物;保证每天有足够的饮水量,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少食热性、辛辣、酸性或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以防肝火上升,影响脾胃运化。

此时节还要顺应阳气生发的特点,适当晚睡早起,在“秋冬养阴”向“春夏养阳”的过渡中,保护好体内阳气。立春后传染病进入多发季,应多锻炼,勤通风,常洗漱,少去人群密集场所,随时做好自我防护。

济南疾控发布二月健康提醒

重点预防新冠肺炎

做好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六九”即将开始,这并不意味着天气将陡然转暖,结合春节假期大家的作息情况,以及二月份应重点预防的疾病,济南疾控在今天也作出健康提醒:

济南疾控提示广大市民,本月在重点预防新型冠状肺炎的同时,还要做好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新冠疫情防控

1月23日,我市出现2例外地输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德尔塔变异株。随着春节到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学生陆续返乡,人员流动频繁,聚集性活动增多,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建议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者,请及时接种。春节期间广大市民要继续提高警惕,绷紧疫情防控弦,及时关注国内疫情变化,外出及时有效佩戴口罩,节假日期间不提倡聚集和聚会,不要去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以免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冷链食品注意事项

1月25日,我市维尔康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9份标本为阳性,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市民在选购时尽量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正确佩戴口罩。处理食材前要洗手,清洁加工时保持厨房和用具的卫生清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加工烹调时尽量避免生吃,做到烧熟煮透后食用。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流涕、咳嗽等症状。出现类似症状的市民应及时就医,居家休息,避免外出和传染他人。

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流行时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及时接种疫苗等。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报告病例,防止出现聚集性病例。

支原体肺炎

由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也不少见。病原体从人的鼻腔、咽喉、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疾病,其中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形式,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起病不甚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型,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偶含少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自然病程自数天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天退热,恢复期需1~2周。

预防措施:日常注意个人防护,讲究卫生,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传播迅速,发病对象主要以儿童为主,部分青壮年亦可感染发病,易在幼儿园、小学等集体单位出现暴发。

预防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加强户外锻炼;学校、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人并送医院诊治;满月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应及时进行预防接种。

手足口病

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引起的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黏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发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

预防措施:培养儿童饭前便后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对玩具、餐具、毛巾、便器及厕所等进行清洗消毒;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病人。

食源性疾病

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组疾病,常见有甲肝、伤寒副伤寒、菌痢、食物中毒等,临床上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发病形式可表现散发,亦可呈集体性发生。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婚庆喜事增加,家庭聚餐办酒等亦随之上升。

预防措施:市民在选购食品时应注意检查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保存条件等内容。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用餐前应洗手,尽可能使用公筷,倡导分餐制。尽量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冰箱内保存的熟食、剩饭菜在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生食的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消毒,不吃生、半生水产品,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品,不暴饮暴食。餐饮业要加强对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操作防止食品污染;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春节假期健康提示

在春节期间生活应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节制饮食与烟酒,避免疲劳过度。有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防范疾病复发。祝大家愉快健康地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

立春将至,春天还远吗?

一起期待,一起向未来!

转发提醒!

转自:FM1031济南交通广播综合

来源: 掌上济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