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读袁行霈《蠡测集》

文化自信哪里来?首先要了解自身文化,并对中华历史具温情与敬意,袁行霈先生的《蠡测集》对此会有助益。

“大时段研究”是袁行霈对本书架构和主旨的定义。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史有时间和地域两个坐标,“中国文化的发展,不是单线演进的,而是立体推进的。”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总绪论中,将中国文学史分成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中古期(魏晋到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近古期(明中叶到“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初期),在三古之内,又细分为七段。

对于中华文化的精神,学界多有总结,袁行霈认为中华文化有以下特点:一是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为核心的文化;二是尚群的文化,贵人贱己,先人后己,敬业乐群;三是尚和的文化,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四是注重整体思维,天地人为一整体,事物互相联系,彼此影响;五是自强不息而又开放兼容的文化。

对于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涵,袁行霈概括为阴阳观念、人文精神、崇德尚群、中和之境、整体思维。考察中华文明史的发展,作者认为:“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多元文明互相灭绝,而是互相整合。”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民族融合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56个民族共同的创造。“多元互补,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的坚实基础。”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一文中,作者总结出如下启示:一是选择和平、和谐;二是选择包容;三是选择开明;四是选择革新;五是选择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汹汹来袭,作者认为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自主、馈赠,以及多元文明的繁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是21世纪人类生存方式的选择,是人类文明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一个标志。

回到本文开头说到文化自信问题。自信从哪里来?当然是感受到自身文化的动人处、先进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太过丰富,提纲挈领的概括和引导,让国人知其大略,再根据兴趣深入了解某个方面,当是合理的途径。在这方面,学者大家的精当总结必不可少,袁行霈先生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和归纳,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此书是袁行霈先生有关文学与文化研究文章的集纳,全书不具系统性的架构,有些内容和观点会重复出现,由于每篇文章独立且主题明确,所以全书读起来并无啰嗦之感。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读袁行霈《蠡测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