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发布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2022年是文博大年,全国考古工作和文明研究持续深化,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工作活力勃发,数字技术融入文物保护如火如荼,群众对文博的热情持续上涨。为了延续这样的热度,中国文物报社主办,“文博圈”协办,从传播力影响力角度,评选出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再度掀起一番文博热。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

年度人物 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他在央视《开讲啦》开讲,带观众展开一段中华文明的寻根之旅;他登台央视《开学第一课》,娓娓道来《一粒稻米的故事》,课堂授课,论坛演讲,遗址挖掘,从青春年少,到鬓角银发,和着祖国发展的脉搏,他已走过40年考古生涯。

年度活动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2022年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研究部署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

年度文博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走过110年,成为中华文明代表性物证的重要收藏展示平台和国家的文化客厅,肩负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传递中国声音的使命。

2022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发布

图说: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远景 图源:文博圈微信公众号

年度保护工程 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代表性窟龛,“龙门石窟奉先寺渗漏水治理和保护工程”专业人员本着创新文物保护理念,持续开展病害调查、保存现状评估与科技考古工作。2022年7月19日,工程通过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的竣工初步验收,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

年度展览 何以中国

共展出珍贵文物130余件/套,包含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国宝重器。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文化特质,阐发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它是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首场大展,选题视野宏大、叙事流畅、内容表达全新、展陈形式具有故宫特色;通过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呈上文博工作者们对于“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年度考古发现 “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

2022年11月21日,大陆迄今水下考古发现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出水。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填补了大陆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航运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年度文化遗产传播案例 首届“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活动

2022年12月,中国文物报社与抖音平台共同发起首届“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活动。27家博物馆踊跃参与,以丰富的文创产品、有趣的文物故事、轻松的讲解方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力行“让文物活起来”。活动在抖音端话题、直播、短视频等方面总曝光量超过2.5亿次。活动将博物馆与视频平台和电商特色相结合,让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搭载多元传播平台,为博物馆收获更多流量与关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与活力。

年度国际交流项目 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完成实体移交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0日,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在柬埔寨暹粒进行实体移交仪式。这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吴哥古迹国际行动框架下,中国政府实施的第二处修复项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金昭宇、袁濛茜为保护吴哥古迹作出突出贡献,荣获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

年度文创产品 “马踏飞燕”绿马玩偶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1983年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2022年推出的“马踏飞燕”绿马玩偶,表情俏皮,造型“丑萌”,“接地气”的姿态,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火出了圈。

年度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组织 腾讯长城保护项目团队

腾讯多年来和包括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内的多家文博机构密切合作,展开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多年前,腾讯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成立“长城保护公益专项基金”,并先后捐赠超过3500万元用于长城的修缮和公众传播。

2022年6月,腾讯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打造的“云游长城”系列公益成果正式上线,用户通过手机就能立即“穿越”到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在线“爬长城”和“修长城”。这是全球首次通过云游戏等多种游戏技术,实现最大规模文化遗产毫米级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数字还原,成为前沿科技和数字技术在文保领域实现创新应用的标志性范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