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你知道什么是“青绿腰”吗?

“青绿腰”出自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自从舞剧爆红,

剧中的女子群舞“青绿”

便成为爆款,

剧中高难度的“青绿腰”

也成功出圈,

引发了一大批

专业舞者和爱好者的模仿和挑战。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除夕之夜,

女子群舞“青绿”登陆央视春晚,

以山水人文风骨,

颂赞祖国千里江山。

戳视频 一饱视觉盛宴

△视频来源|@春晚

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

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

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只此青绿》剧照

“我直接文化膨胀了”“美哭了”

“以后节目按照这种程度卷起来”

“这个舞可以把在座的各位看哭”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只此青绿》首演于2021年8月,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担任总编导。这部舞蹈诗剧对话北宋天才画家希孟,“舞绘”的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至今已在全国16城巡演五十余场。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2021年10月,《只此青绿》选段“入画”登陆《国家宝藏·展演季》首期并获244万点击播放;2021年12月,《只此青绿》选段“青绿”登上2021“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会,与1.8亿观众实时在线共鉴东方美学。

《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主创团队正是从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

青绿是剧中唯一一个抽象的、写意的角色。它是《千里江山图》的魂,也是全剧的美学提纯,无生命,但有温度。

身穿青绿色曳地长裙,头梳高耸入云的发髻,青绿一出场,便叫人屏住呼吸,直呼“美哭了。”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青绿的服装造型设计在款式上强调宋代崇尚的清瘦感,手部的袖子叠搭,犹如山峦起伏;裙型将襦缠绕至腰间,用其层叠感形成山峦层叠之势,仿若《千里江山图》中的层林群山;色彩则提取了《千里江山图》中的头青与石绿,它们自画中来,又终将回归至画里。

青绿在画中静待千年,两位导演以“静”为出发点,以宋代绘画中内敛、内收的基调,设计了“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系列造型动作。青绿不语,举手投足间,皆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女子群舞“青绿”出现于舞剧的中段。舞动起来的“青绿们”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一股硬朗的、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

“所有的走都是半蹲式的,脚缓缓向前探出,在探出的那一瞬间,达到重心移动的最大值以后,再往前轻轻蹭一步,这里边没有矫揉造作,你的袖笼打开,你怀抱的是山河日月的气魄。”导演韩真曾这样解读这个舞段。

“这段舞蹈不再是女人的柔美,更多的是大气磅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沉淀。”领舞、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说。

这样一个意象化的角色很难演。最开始,孟庆旸也很吃力,经过几个月的沉淀,她突然读懂了青绿为何在望月,有了那种心有丘壑、眼存山河的状态。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孟庆旸演绎青绿腰

青绿们贯穿全剧的“青绿腰”更是让人拍案叫绝。长袖一甩,上半身后躺,与地面近乎平行……这个仿佛飘在半空中的高难动作,既需要舞者有稳如磐石的脚力,更需有舞者有韧如蒲苇的腰功。

“你知道什么是‘青绿腰’吗?”“青绿腰”火了之后,孟庆旸还专门拍了一个15秒的短视频,眼神利落如钩,下腰一气呵成,迅速横扫各大网站,收获无数点赞。

“邀月公主”,被惊艳和征服的网友给孟庆旸送上这样一个称号,直呼“姐姐的腰不是腰,是撩我心的一把钩子”。

“这个动作其实叫‘险峰’,‘青绿腰’是观众总结出来的。”周莉亚笑说。

“青绿腰,是身体形成几何状态,如同山石,核心力量在腰部。右脚在前,左脚在后,整个人像山石一样,巍峨的山峰,用后脑的意识顺延下去,腰部慢慢向后……”传授动作要领时,孟庆旸曾经这样说道。

“青绿就像这幅画的灵魂。”两位导演解读,从希孟到工艺人、展卷人,再到收藏过它的藏家,都是这幅画生命中的过客,“它才是生命力最强的,就像明月一样,存在千年。”也因此,青绿在剧中出现时,总是头顶明月,两个意象始终共存,是一种时空的映照。

“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磨,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一个动作都来不得偷懒。”两位导演说,《只此青绿》是为《千里江山图》而作,也是为中华五千年文明而作。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有一个人,生于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宋徽宗亲授其画艺,十八岁完成旷世奇画《千里江山图》,位列古代“十大名画”之一。但此后他便杳无音信,直至英年早逝。在画史上几乎找不到他的身影,这个人就是王希孟。

| 千 里 江 山 图 里 的 山 |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王希孟的故事,要从他的时代说开去。

王希孟生活在北宋后期,那时的国力已如强弩之末,但是文化生活却异常发达。这既是“重文抑武”国策的结果,也有赖于一个人的推动,他就是书画皇帝宋徽宗。

| 千 里 江 山 图 里 的 水 |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宋徽宗爱画,大力发展翰林图画院,一时间画院人才济济。为了持续性提高翰林图画院的艺术功力,宋徽宗建立了“画学”,也就是皇家绘画学校。王希孟是画学中的一员学徒,后来被“召入禁中文书库”,也就是宋代的中央档案馆。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未进入翰林图画院,也许是因为未能通过考试。

| 千 里 江 山 图 里 的 建筑、渔船 |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可能是为了改变命运,王希孟“数以画献,未甚工”,屡屡向宋徽宗呈现画作,但作品都不是很优秀。不过宋徽宗可不是平凡的人,他独具慧眼,认为“其性可教”,于是找来王希孟,“亲授其法”,不到半年的时间,王希孟力戒欠工致之弊,献上高头大卷《千里江山图》。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染天染水,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

宋徽宗收到此图,颇为嘉许,将之赏赐给了蔡京,于是才有了蔡京的题跋,使今人了解王希孟极为简略的身世。献画那年,他还只有十八岁,此后,王希孟在画坛便销声匿迹了。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蔡京的题跋

可能是因为劳累过度或体质羸弱,王希孟二十多岁就夭亡了,他没有享受足够长的人生。即使如此,他十八岁就能完成旷世名画也足以令人惊叹了!也许是上天给了他天赋,同时也设定了他的生命目的:创作《千里江山图》,图成则命已。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那么,王希孟留给后人的《千里江山图》到底是怎样一幅传世之作,引得现如今的艺术爱好者不惜排上5、6个小时队去故宫观摩呢?

这是一幅近12米的长卷,画中的群山冈峦连绵不绝,江河湖水烟波浩淼,山岭、坡岸、水际,点缀亭台楼阁、村舍长桥。捕鱼、驶船、行旅、飞鸟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整幅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附:《千里江山图》高清长卷

(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以这幅古画创作的《只此青绿》舞蹈诗剧,惊艳了春晚!

《千里江山图》的开阔,开阔得非常具体,每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画,都有很多详确动人的细节。隋唐至北宋,只有这一幅画,能够收纳这么多自成格局的景别,不枝蔓,不繁杂,却清秀逼人。而这股雄心和细心,也许只属于十八岁的少年。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