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候鸟”回家记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31日电(记者张晟、朱文哲)2022年的春运大幕已拉开,远离家乡的游子将背起行囊,踏上与亲人团聚的归乡之路。在这支“迁徙大军”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往往是老人带着孩子,从一座城市去往另一座城市,或由南到北,或从西到东,这些孩子也由此被称作春运路上的“小候鸟”。

往返于包头和南宁之间的Z338、Z336次列车因途经河北、河南、广西等多个劳务输出大省,每年春运一到,这趟列车便成为“小候鸟”们归家的“翅膀”。

路很远,又没那么远

清早的包头站,两位老人带着孙女彤彤(化名)登上了Z338次列车。刚安顿好,彤彤就取出作业本趴在桌子上写了起来。“我得抓紧写完作业,妈妈说要带我在长沙好好转悠转悠。”12岁的彤彤穿着红毛衣,扎着马尾辫,笑起来眉眼弯弯。

“小候鸟”回家记

图为Z338次列车的列车员正在辅导彤彤写作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彤彤说,在她2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上海打工了,她从小和爷爷奶奶在包头生活,每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能见到爸爸妈妈。

今年上小学5年级的彤彤学习成绩很优秀。“这孩子从小就听话,学习特别用功。”看着彤彤在火车上认真写作业,老两口的脸上满是骄傲的笑容。

彤彤说,因为上海的房子贵,爸爸妈妈在长沙买了一个小户型的房子,安顿好以后就要把她接去长沙读书。“我觉得一点也不远,因为这次回去就能天天见到爸爸妈妈了。”彤彤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盒子,翻出各式各样的糖纸,“这是妈妈在上海给我买的巧克力,吃完的糖纸我都攒着呢,每一张都那么好看,我要留给妈妈看。”

在彤彤的心里,和爸爸妈妈团聚的路很长,但又没那么远。

不想要礼物,想妈妈

在柳州火车站,家住广西桂林全州县的洋洋(化名)跟着奶奶一起登上了Z336次列车。今年2岁的洋洋穿着红棉袄,一直低着小脑瓜看奶奶手机里的动画片。

“小候鸟”回家记

图为洋洋正在用手机看动画片。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洋洋的父母在他1岁的时候就去上海打工了,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今年春节洋洋爸妈所在的工厂不放假,妈妈便提前把买好的这件红棉袄给洋洋寄回了家。

“孩子一直都是跟着我们,他特别听话。”洋洋的奶奶说,在他们老家,很多年轻人都在上海、长沙、杭州这些大城市打工,孩子们就留在家里由老人照顾。“我们身体都结实,在家里能把孩子照顾好,不让孩子的爸妈在外面分心,年轻人好好工作最重要。”

洋洋的话并不多,喜欢在铺位上看动画片,但他稚嫩的脸上却满是兴奋的样子,因为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

“见到爸爸妈妈以后想要什么礼物呀?”洋洋的奶奶抱着他问道。

“我不想要礼物,我只想妈妈。”

这些都是要送给妈妈的礼物

和洋洋在同一站上车的还有一对姐弟,4岁的小雅(化名)和1岁的小齐(化名)。奶奶抱着脸蛋红扑扑的小齐,梳着两根马尾辫的小雅则乖乖地跟在旁边,像个“小大人”一样。

姐弟俩的爸爸妈妈在长沙打工,他们从小跟着奶奶在老家生活,每年只能见父母一面。

小雅手里一直拿着一个小“钻石”,“我要把这个大钻石送给妈妈!”奶奶说,小雅的父母做珠宝生意,每次看到亮闪闪的东西,小雅就说要给妈妈留着,妈妈得拿它挣钱。

“见不到妈妈的时候,我和弟弟会打视频电话给妈妈。”小雅爱说爱笑,“妈妈问我有没有长高,我就说视频里看不出来,一定要见了面才能知道。”

“小候鸟”回家记

图为小雅画的画。(视频截图)

活泼的小雅不仅爱唱歌,还喜欢画画。“这幅画是一个房子,房子里有我,有弟弟,有爸爸妈妈,等见到妈妈时我要把这幅画送给她。”小雅把画用力地举过头顶,开心地说着。

列车缓缓驶入长沙站,小雅左手拉着弟弟,右手拽着奶奶,兴奋地蹦着跳着,等待着车厢门打开,书包里还装着那幅要送给妈妈的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