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新闻记者梁艳艳记者傅晓静近日在广州市黄埔区,该校附属大学中国实验学校的考察闭幕展,全校100名师生弦乐团用小提琴演奏了《茉莉花》、《唱祖国》等许多熟悉的经典曲目。据了解,小提琴合奏团80%参加的孩子们是零基础,学校表示,"双减"让艺术教育回到学校。
全民小提琴教育已经进行了半年
钢琴悠扬的音效和利落的演奏感动了不少前来观看闭幕展的家长,一位家长兴奋地说:"我以为小提琴是一种非常困难的乐器,没想到从一开始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的孩子已经能够参加许多学校规模的合奏活动了!""

在中国实验学校的闭幕式展览上,由师生组成的100人弦乐团用小提琴演奏了古典曲目
据中国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林晓岚介绍,自今年9月以来,展览百合奏团中80%以上的学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够参加合奏表演。"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50多门质量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而'双减'政策的出台,也让我们更加立志在学校开展小提琴教育,丰富学校的审美课程体系,发展智力、培养思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林小兰说。
据介绍,"中国健康校园行动"是由中国关爱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教育部等前12部委联合发起的大型公益事业,而小提琴智慧教育进校园公益活动是行动计划之一。自今年4月汉语公益项目启动以来,全民小提琴教育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并在学校中付诸实践。小提琴已经在一、二年级的音乐班中一、二年级的全盛行,小学有163多名学生在学习小提琴,占三分之一以上,学校组建了一百名师生小提琴弦乐团,还在不断壮大。学校的100人弦乐团参加了吉尼斯在线挑战赛,"最小提琴合奏团",成为比赛中最大的学校。10月底,学校还将受邀参加"2021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大提琴智慧教育进校园第二届教育峰会",作为广东小提琴智慧教育进校园的示范,分享在学校推广小提琴艺术教育的经验。
照顾好你对学习的兴趣,让难学的钢琴变得有趣
一向被认为是最难学的小提琴,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成功进入大学附属中国实验学校校园?
据张月宇老师介绍,刚介绍,复杂的乐谱会让孩子感到困难,往往会削弱学习兴趣,所以在普及智慧小提琴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彩虹光谱"的教学方法,教材变得"有趣",枯燥乏味,反复的空弦练习变成了有趣的故事和歌曲。
林小榄表示,"彩虹光谱"的教学方法与学校的教育模式高度一致,在启蒙阶段,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还将通过个性化辅导、分层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点面,带动更多的师生加入小提琴学习。
有趣的彩虹光谱
发展自己的教师团队,突破学校美育问题
在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教师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专业小提琴教师人数有限,不能做大面积的供给,只能依靠学校自己的教师培训,才能更好地普及小提琴教育。
今年4月,大学附属的外籍实验学校共组织了21名零基础学科教师参加为期六天的高强度系统智能小提琴校本教师培训,培养教师成长为合格的小提琴入门教师,组建了学校自己的小提琴启蒙教学教师队伍。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专业教师与助教"双重结合的形式,每天课堂辅助练习和监督钢琴由学校老师指导,同时专业小提琴教师每周2-3次任教,让小提琴教学和学习回到校园,实现小提琴在学校的普及, 学习和启蒙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