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议地球上所有战争的永恒纪念碑——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背景故事

作者:收藏家杂志

但是,任何对世界艺术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对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感到惊讶,并且必须知道格尔尼卡,这是他的作品,也是他向法西斯主义宣战的有力武器。

抗议地球上所有战争的永恒纪念碑——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背景故事

巴勃罗·毕加索 1881-1973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为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创作的大型画作,但过程并不顺利,毕加索一度不想合作。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改变了他的想法。《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城的一个小镇,因为一场灾难和一段青春史,也因为这场灾难,催生了一部同名的杰作。

抗议地球上所有战争的永恒纪念碑——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背景故事

灾难发生在 1937 年 4 月 26 日,纳粹德国空军的秃鹰军团夷平了西班牙北部的古镇。格尔尼卡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军事存在的城镇,这是一个热闹的集市,燃烧了三天三夜,造成1,654人死亡,889人受伤,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一恐怖暴行震惊了世界,彻底激怒了毕加索。当时移居法国的毕加索完全改变了主意,决定以格尔尼卡事件作为他绘画的主题,从而创造了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格尔尼卡》。

抗议地球上所有战争的永恒纪念碑——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背景故事

毕加索 油画《格尔尼卡》 1937

1937 年 5 月 1 日,格尔尼卡大屠杀的消息传到巴黎,超过一百万人走上街头,表达他们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这是该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示威活动。记者对《格尔尼卡》事件的报道也占据了巴黎报纸的头版,黑白照片震惊了毕加索,激怒了他。他冲过拥挤的街道,走进自己的工作室,立即画出了他后来称之为"格尔尼卡"的第一幅草图,结束了他对创作灵感的艰苦寻找。他先画草图,再修改一遍又一遍,最后画在一块巨大的画布上,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不时跪在地上,站在梯子上,但他总是热情洋溢,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决定将这幅巨大的画作制作成一幅令人惊叹的纪念性壁画,以警告观众最近在西班牙古镇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他想提醒他们关注世界各地遭受同样灾难的人们。

事实上,《格尔尼卡》的伟大作品与西班牙内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当时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领导的右翼民族主义政党试图推翻西班牙的左翼共和国。血腥的西班牙内战很快吸引了外国参与,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两个敌对阵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支持佛朗哥,而苏联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来自美国的亚伯拉罕·林肯旅作为志愿者来到西班牙,与政府军站在一起。西班牙的敌对双方都有支持者,这反过来又助长了内战。《格尔尼卡》中的灾难使毕加索难以抑制自己的悲伤,并激发了他对创作的热情,伟大的艺术作品《格尔尼卡》。

这幅画也是他最好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使用象征和隐喻技术来描绘西班牙人民在法西斯主义暴行下的苦难和苦难。作品的中心是一匹哀嚎的马,它的舌头变成了一把匕首,从嘴里飞走,刺伤了它面前的强壮的公牛。马下是一个倒下的士兵,他的右手被马蹄铁折断,但仍然紧紧抓住一朵花和一把断剑。几个女人的形象是最引人注目的,画面的左侧有一个女人,抱着死去的孩子,仰望天空哀悼。而在画面的右侧,一个女人向天空举起手,绝望地哭泣,离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女人惊慌失措地想要逃脱,画家用一种惊人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生活心理的渴望,那就是一条远离身体的腿,落在后面,似乎跟不上她急于逃避的整体节奏。在图片的左中上方是一盏灯,它发出尖锐的光芒,照耀着所有被摧毁的东西。整部作品是灰色的,冷色调的,阴郁的,令人沮丧的,令人窒息的,这正是毕加索想要实现的。

抗议地球上所有战争的永恒纪念碑——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背景故事

邮票 捷克斯洛伐克 1967

毕加索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直接代表《格尔尼卡》中的爆炸现场本身,他没有画飞机、炸弹、袭击者的脸,而是画了受害者。整个画面充满了死亡,受伤,肢体和撕裂的尸体,具有更大的震撼和冲击力,以及对法西斯暴行的更强烈的控诉。尽管如此,屏幕上的许多东西仍然是神秘的,例如,没有人确切知道那头强大的公牛代表什么。或许被理解为德国侵略者残暴的象征,或者说是西班牙岌岌可危的象征,有人认为公牛是冷酷残忍的佛朗哥,眼中带着平静的表情,甚至从它的半嘴口看出佛朗哥发出胜利者的狂野笑容。即使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艺术史学家也无法完全理解这幅画的全部含义。其实没有必要去经历它,只要知道这是毕加索对战争的指责,抗议法西斯主义的呐喊就足够了。

从一开始,毕加索就无意用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来表达《格尔尼卡》的恐怖,画中的主要肖像——女人、马、牛等,每幅素描都被修改,然后画在巨大的油画布上,即便如此,他也修改了好几次。"一幅画不能事先经过深思熟虑和最终确定,它会随着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变化而变化,"他说。即使创作完成,它也会随着观众思想的变化而改变。毕加索被要求解释这幅画并解释他的象征性技巧,他回答说:"画家不能准确地解释这些图像,否则如果他能够用文字清楚地写出来会更好。公众在看到画作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图像。"

抗议地球上所有战争的永恒纪念碑——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背景故事

格尔尼卡镇

三个月后,《格尔尼卡》被送到西班牙馆,立刻成为西班牙馆最吸引人的作品之一,也提醒着人们格尔尼卡灾难。对这幅画的最初反应是压倒性的批评,德国发行的交易会手册称"Gernica"是"任何4岁的孩子都可以画的一团乱七八糟的肢体",称这幅壁画是疯子的梦想。即使是站在西班牙政府一边的佛朗哥一边的苏联人也对这幅画反应冷淡,他们更喜欢使用更可见的图像来反映现实,认为只有更现实的艺术才能产生政治和社会影响。但这些评论都不能影响这幅画的伟大,毕加索精心制作的杰作成为20世纪战争罪行最有力的控诉,并因其非凡的表现而被尊为"地球上所有战争的永恒纪念碑"。

抗议地球上所有战争的永恒纪念碑——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背景故事

收藏家202105问题封面

来源: 收藏家

202105《愤怒》杂志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背景与心理学》

作者: 张贵宇

负责编辑:秦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