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顺德“和美术馆”新年首展在即:用这个的展览自证,他们不只是网红打卡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图\刘相利

2022年2月4日(大年初四)起,《ON | OFF 2021:回到未来》将作为和美术馆开年首展,以 27 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43件/组作品,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在后全球化时代正在进行的叙事。

空间与作品的比兴

“和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其建筑中庭的双螺旋楼梯聚集众多人气。返回、反复与螺旋,是“和美术馆”展厅建筑最具标识性的空间形态,也是本次展览着重强调的策展理念。主办方希望,试图通过作品之间观念的复沓叠增,让观众感受空间与作品的诗意比兴。

顺德“和美术馆”新年首展在即:用这个的展览自证,他们不只是网红打卡地

陈维《在浪里》

艺术家陈维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他的《在浪里》系列及《故障(今晚你去哪儿)》。作品中的都市青年在失真的彩色迷雾的裹挟之下,闭着眼睛起舞,在他本人的自述中,称这组作品的创作初衷是“捕捉年轻人生活中‘出神’的瞬间”。

顺德“和美术馆”新年首展在即:用这个的展览自证,他们不只是网红打卡地

王郁洋《人造月2》

独自“造月”被认为是王郁洋创作的特征。王郁洋的作品《人造月2》乍看上去是一个斑斓色彩的屏幕发光球体,包裹球体的偏正光片在程序控制之下进行随机运动,由此产生色彩变化。王郁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近十余年来创作的《再造登月》《人造月》《呼吸》《划线者》等系列,皆在竭力探索和剖析人类感官感知现实和虚拟现实的途径。

艺术家的新实践

本次展览所带来的作品也多由新媒体、多媒介组成,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展览主题试图呈现近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某种趋势和面相,相当严肃。展览分为“时间姿容”“回忆空间”“多重回响”三个单元,展出作品涵盖绘画、雕塑、摄影、装置与影像等多种艺术媒介,涉及媒体社会、自然环境、身份认同、地理疆域等不同议题。

顺德“和美术馆”新年首展在即:用这个的展览自证,他们不只是网红打卡地

李燎《软弱性》

这是一个迟到的展览。九年前,“ON | OFF”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侧重反映后奥运时代中国年轻艺术家观念与实践。如今,当年的策展人之一孙冬冬重新审视了这一主题在近年来的延续与发展。

现在它的后面被标注上了新的时间与副标题,旨在从当下日趋激烈的,后全球化时代“整合与脱钩”的张力之中,重温与延续2013年展览未竟的主题叙事。展题的后半部分“回到未来”,以好莱坞科幻喜剧电影《回到未来》和迪士尼乐园旋转舞台表演项目为灵感来源,作为一种对前半部分展题的注释,包含着基于当下,返回过去与未来前进的愿景。

顺德“和美术馆”新年首展在即:用这个的展览自证,他们不只是网红打卡地

何翔宇《Darryl》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何翔宇,同时参加了两次的“ON | OFF”展览。近年来,何翔宇越发思考自己到底代表了什么样的文化,代表了什么样的身份。他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触发了在实践上的改变。本次展出的雕塑作品是他一个朋友的雕像,直接图像来源是东方波斯人一个传统的问候礼仪姿态,而旁边的烂柠檬意指历史上被抛弃的海外华工。

对未来的启发性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线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孙冬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开始没有想过把展览办在顺德。最终,这个曾在北京引发关注的群展落地大湾区,这让孙冬冬对于当代艺术发生地产生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我们不能再以一种很固化的、刻板的眼光来去看待当代艺术或城市文化这种区域的界限,不是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才有好的文化艺术。

顺德“和美术馆”新年首展在即:用这个的展览自证,他们不只是网红打卡地

张如怡《浸泡景观》

近年来,顺德“和美术馆”一度以其建筑空间而成为网红打卡地,其丰富的近现代美术,尤其是岭南画派经典收藏也为人熟知。而对于这家省级美术馆协会的副会长单位,成为网红打卡地也许只是开始。如何将传统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融汇一体,是这座美术馆,更是整个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孙冬冬看来,这类学术型、话题型的展览在顺德举办,对未来有某种启发性。“当一个地区它的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这个城市必然从内部释放出对于文化的要求,反而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业者该思考的。我们是不是只是把眼光盯在所谓的一线城市,以及我们这些展览到底做给谁看。”

来源 | 羊城晚报 羊城派

责编 | 阔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