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父母鼓励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为什么反而会变平庸?

随着科学育儿理念的普及,“新式父母”的队伍逐渐庞大。

大家开始摒弃“棍棒下出孝子”的传统理念,积极学习并践行科学育儿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将“批评教育”调整为“赞扬教育”。

但是,我们常常忽略这一点: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合理的表扬会让孩子变得自信和乐观,过度表扬却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负面影响。

在父母鼓励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为什么反而会变平庸?

破坏孩子自主性,让他们变得被动和依赖

《不管教的勇气》里有一句话:“无法确认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得到别人的赞美就很开心,一旦被批评就会马上改变言行,这是无法自主的表现”。

比如,学生走在校园里看到路上有垃圾。如果旁边有老师走过他就会捡起来,没有老师经过的话他就不会捡。理由很简单,因为做这件事不会得到任何表扬。

有位妈妈谈到她女儿的案例。说孩子开始独立吃饭时,每次她都会说:“宝贝,你好棒”。后来有一次,女儿吃到一半突然停下来,要求表扬她。这位妈妈意识到问题所在,没有接话。女儿立刻放弃自主进食,让妈妈喂她吃饭。

在父母鼓励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为什么反而会变平庸?

上述两个案例都表明:“盲目夸赞”会严重损伤孩子做事的自主性,是育儿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改善方法:引导孩子关注内心感受。

比如,在孩子学习自主吃饭时询问他们:“宝贝,自己吃饭觉得开心吗”或者“你对自己的表现一定很满意吧”。

这样引导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通过调动其内在动力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破坏孩子进取心,让他们变得保守和胆小

如果父母经常夸孩子很聪明、很厉害,孩子就会为了获得表扬只做那些自己有把握的事,稍有难度的事情他们就会选择逃避。因为失败就意味着他们“不再聪明”“不再厉害”,也不再拥有父母的夸赞。

比如,一些小孩在玩拼图的时候,只喜欢拼简单的,因为只要完成就会被表扬。一旦看到稍微复杂的拼图就会拒绝,一位他们担心拼不好而失去父母的夸赞。

在父母鼓励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为什么反而会变平庸?

还有个别成绩很好的学生,在面临难度较大的竞赛时,会出人意料的选择放弃。其背后的原因也是一样,因为担心考不好而失去老师、家长的夸奖和信任。

改善方法:夸奖时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比如,在孩子认真拼好一幅图时赞扬他们:“宝贝,你拼图的时候好认真呦”或者“妈妈为你的细心点赞”。

这样做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更关注他们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最终结果。那么下次面临更复杂的拼图时,孩子就不会因为担心失败而放弃挑战。

破坏孩子认知体系,令他们变得自卑或自负

如果孩子做简单的事情和能力之内的事情也被频繁表扬,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第一种情况,轻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受到极大表扬,会让孩子对自身能力产生质疑,从而感到自卑。

比如,6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妈妈说:“宝贝真厉害呀”。这个技能是孩子年龄范围内应知应会的事情,父母的过度表扬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力低下,进而觉得自卑。

第二种情况,一味的夸赞会让孩子沉浸在“我很完美”的错误认知里,很容易因为骄傲而迷失自我。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方仲永小时候具有极高的作诗天赋 ,后来在周围人的追捧和夸赞中停止学习,长大后成了一个不会作诗的人。

改善方法:将合理的表扬放在孩子需要的时候。

比如,孩子练习弹钢琴。如果弹的是熟练的基础练习曲,你静静倾听就可以。如果孩子通过努力完成了原本不会的曲子或者突破了某个难点,你就需要及时对他的努力表示肯定和赞扬。

《内在动机》里讲道:“要让表扬起到积极的作用,必须减少控制性的语言和行为,并且从心底放弃控制他人的想法”。

孩子是完全独立于我们的个体,他们的人生目标需要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我们不该用外在评价来控制孩子使他们变得顺从,而应利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开发潜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成长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