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乐陶按语:

王登的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先后入选汤湖美术馆馆藏陶艺作品展(武汉)、“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湖北9+1美术馆馆藏作品展(武汉),并荣获第六届湖北现代陶艺展优秀奖(武汉)。

该作为何频获殊荣?王登的创作记,不仅回答了这一问题,而且给出了陶瓷艺术传承创新的要义“存同求异”。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存同求异/王登作品

方向多维性的形态造型,在灯光的照射下影射出的阴影,像极了密密麻麻的高层建筑。或高低起伏、或相拥而立,这些看似简单的柱体,是否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呢?

大自然的美景正在被这些不合理的建筑侵蚀着,人们已经无条件地接受这个现实,甚至为了在这样生存空间中生活下去,放弃自我,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

我们所追求的美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外在美吗?不,我们同时也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美,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内涵。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我们依然需要呼吸到大自然的气息,依然需要注重内涵的挖掘,也就是内心世界的情感交流。这就是作品《存同求异》所想要传达的思想,即当代陶艺是可以透过表象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在空间的一种个人情感的艺术创作。

谈到陶艺作品《存同求异》的创作初衷,即塑造出一个多维度、多面向、多重组合形态的艺术造型。以简单的几何元素创造出复杂且有趣的纯艺术化的造型样态,在展现作品造型的同时吸引人们观察到陶瓷所特有的空间——内部空间。陶艺作品在光的照射下,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呈现出来的本体将更有生命力,值得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作品局部

当我们看到作品向外伸展的影子时,随着光的照射角度的不同,我们的脑海里可以联想到许多故事。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的落成往往能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发展。为了在这华丽的建筑里生存下去,多少人束缚着自己,禁锢着自己的想法,只为了生活,它们不得不放弃曾经的梦想。这样的做法是对是错,只有自己才知道。或许时间久了,人们就会渴望回归自然,放飞自己心中的自由。在这个需要个性的时代,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是很容易被世人所遗忘的。世人往往只会看到他人光辉的外表,却忘记了他们内心的强大是经过无数次挫折的磨练。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艺术作品创作跟做人做事一样,不仅要注重外表,更要挖掘内在的潜力。陶瓷的内部空间的挖掘,是当代陶艺创作的一个切入点。善于运用空间的虚实对比,才能更好地塑造形体。此外,缺少了人类情感的注入,陶艺作品将会失去生命力,将会默默地淡出世人的眼球。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作品创作过程

材料:高白泥浆,蓝色和红色色剂,金属铜丝;

成型方式:注浆成型,高温成瓷后与金属铜丝相结合捆绑塑造形体;

装饰手法:多种色彩,色块拼接,共同捆绑塑造形体;

烧成方式:梭式高温气窑,烧成气氛:1320°c,还原焰。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注浆成型后口部未处理过的泥坯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棱台面切割后的效果

通过对几何形体的提炼和概括,在几何柱体的棱台切面上做细微的处理,或夸张、或内敛、或向左、或向右。这些处理都是随着心情状态,不拘泥一格,随心所欲。在构成学的影响下,将它们或同方向的排列、或随意的组合、或面对面的摆放,都会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在艺术形态的追求上,垂直、倾斜、发射、方向的多维度变化都是影响造型的关键;色彩上,或纯色组合,或混色搭配。单色带来纯净之美,多色营造出跳动之感;材料上,金属铜丝起到了点与点之间的关联、面与面之间的转折以及形体间的组合变化的重要纽带;灯光的运用上,散射的光影效果增强了陶瓷作品的装饰美感,拓宽了对作品的想象空间。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柱体棱台面高低对比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突出棱台面线条张力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泥坯经过切割、打磨、补水等一系列手工处理后准备烧制成瓷

作品《存同求异》,是一次色彩拼接的大胆尝试。亚光白、晶粉、静怡蓝三种色彩的搭配,呈现出一种相互融合的局面。他们是多么的和谐相处,或整齐地站立着、或相互对望着、或背靠背、或眺望天空、或低头谈人生。他们的相处使我们想到了自己,生活如此不易,唯有坦然面对人生方能笑怀大地。他们虽然被束缚着,但是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再艰难的条件都会去克服,用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在世人面前。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金属铜丝、尖嘴钳、指甲剪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不同张力的棱台面组合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未组合的个体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俯视棱台切面

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几何形瓷器,当出窑的那一瞬间,它的生命力也开始随之诞生。看似简单的几何棱台面,却像极了我们人类,或开怀大笑、或静静的仰望着天空、或闭目养神、或低头思索着人生。它们每一个都是生命,都是自己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就像是自己不同心情状态的再现。此时此刻的它们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呢?让它们共同营造出别样的“风景”呢?

陶艺作品《存同求异》创作记

看,形体的内部空间(犹如建筑,也可作为捕捉光的容器),当金属铜丝复杂的交叉在一起,折射出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复杂与多变。

当厌倦了单色,总希望多点色彩的加入。色泥的出现带来了希望,此时的我迫切希望创作出独特的效果。入窑一色出窑万千的钧瓷带来的是一种刺激,激发着我用景德镇的特色来赛过它们。景德镇的高岭土,经色剂的调配,演变出了许多亮丽的色彩,这其中晶粉与静怡蓝是最吸引我的。齐国晏婴曾说过“六律相和,才能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生活的新鲜是我们敢于尝试才能享受到的。此时的我有一个冲动,那就是将这晶粉、静怡蓝、无光白三种色彩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别样的色彩美感。这就是作品《存同求异》所在思考的问题,即造型是需要的,色彩呢,也是需要敢于尝试的。在追求创新的时代,我们依旧需要的是“中和之美”的审美追求。我们需要个性,更需要的是一个整体。在整体中展现个性,在展现个性的同时没有离开整体。

专家评论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经数千年文化洗礼,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在创作的形式、材料、审美等方面体现了杰出的创造力。这其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应该在新的历史创造中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特征的新创作风格。基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创作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工艺、美学、上予以继承,应对创作原理、美学创作思想上予以实践创新。王登的作品继承中国传统造物的系统化与模件化原则,虽采用模具翻模的制作方法,但以当代的组合方式变化出现,是对中国经典美学“精而便、简而裁”的体现。另外,作品以简单的方底、圆柱为基本创作原型,取意天圆地方,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汇聚在创作变换之中,即有效法自然,“随缘”之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孟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