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只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他的作品中把炎刘作为一个时代的正统去刻画,曹操的形象大受贬损而已。
曹操是一个有思想有胆量有谋略的人,从刺杀董卓可以知晓他的胆量,从挟天子以令诸侯懂得他的大智慧,从温酒斩华雄的爱惜人才就能洞悉曹操的造化绝非泛泛之辈。
治国打天下,对于我们草木之人可以不去讲论,但我们可以从治家中得到启发。
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并称建安三曹,其文学造诣之高更是深深影响着后世。曹操一直注重孩子们的学业情况,给他们配备最有声望的先生,让孩子们立德、立业,但反对用阴谋灌输给孩子们,其中杨修之死就是最好的例证,通过曹丕曹植的太子之争,展现出杨修恃才傲物无法与贾诩的低调务实抗衡。
曹操是一个亲力亲为的人,历练自己的儿子们更是大费苦心,四子曹彰领兵总是冲锋在前,胆识过人,屡立战功,曹操告诫他好好读书,曹彰只愿马革裹尸,驰骋疆场,曹操最后还是很欣赏四子曹彰,可惜后来的曹丕没有继承到曹操的用人之道,早早破灭了曹彰的大将军之梦,搞得曹氏后继无人,被司马氏取代。
曹操有文学天才儿子曹植,帝王继承人曹丕,有善于冲锋陷阵的曹彰大将军,也有小小年纪就可以称象的曹冲,敢于舍生忘死的大儿子曹昂,不能不说,曹操的一生是成功的,相比于刘备、孙权,只有曹操笑到了最后。
三国故事里人们把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无限放大,与曹操的博弈总是诸葛亮占得先机,其实,这是对历史的歪曲,整个赤壁之战,都是周瑜的智谋,与诸葛亮没有一毛钱的关联,曹操的智囊团中郭嘉远远胜过诸葛亮,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斗智斗勇说明了诸葛亮不识时务,六出祁山劳民伤财,没有尺寸之功,无法与北魏抗衡。
治国与治家同道,只有国富民强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的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所有的阴谋无法用于治国治家,必须靠阳谋(愚谋)才能推进自己的主张,赢得不世之功。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怕你有智谋,就怕你用错智谋,尤其那些急功好利的人,不懂得给自己与后人树德立行,一旦挖空心思当了官,也会因为贪得无厌而身败名裂,严重的身陷囹圄、首身异处,为民就会投机取巧,贫困的人,无法坚持自己的操守,不匪即盗,祸害乡里,更甚者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的罪人。
曹操是一个满满正能量的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曹操情有独钟,“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在伟人眼力曹操不输秦皇汉武。我们不接受屏幕上白脸的曹操,但一定要学习真实的有着人格魅力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