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都很重视身体发育营养、物质需求,重视学习,往往会忽视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也会成长。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感情方面的发展关系性格的形成,同样很重要。每个家庭一个孩子会有多个成人关注,从小被宠爱,容易变得自我为中心。

渐渐长大走出家庭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事事都以自己的意愿来,很多父母总以为年龄还小,长大就好了,所以孩子的很多行为并不在意认为是小事情。
刘倩的儿子毛毛马上3岁了,前几天她带着宝宝去参加姨妈的生日聚会,儿子带了一个会变身的奥特曼。毛毛和其他几个亲戚的孩子们在客厅玩耍,开始大家一起摆积木,玩几个小汽车,然后姨妈的孙子君君提出要玩毛毛的奥特曼,谁知毛毛一把夺过来说“我的”。
这时君君也不甘示弱,见抢不过,把自己的积木和其它玩具都拽到身边,也不让大家玩了说“我的”。两个孩子都是两岁多,他俩之间的争执,另外三个大一点的孩子跟着遭殃,拿哪个玩具,君君都会说“我的”,大家什么玩具都玩不了。
姨妈强制把君君的玩具拿出来,那孩子大哭起来,顿时乱成一片。吃饭的时候又发生了状况,两个孩子为了一个小椅子又起了纷争,毛毛先坐了,君君说“我的”一定要撤出来。毛毛毫不相让坐着一动不动“我先坐就是我的”,刘倩无奈直接把他拉起来,在毛毛嚎啕大哭中纷争结束。
成人们开始议论,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宝贝,自私点很正常,大一点就好了。刘倩和小区的宝妈聊起这件事表示很担忧这种情况,是自己的东西护着不让别人碰,不是自己的也要争,马上上幼儿园,怎么和小朋友相处。
有宝妈向她传授经验,自己娃上幼儿园之前也这样,一到幼儿园老师就会纠正过来。有一位宝妈却说不一定,自己孩子马上5岁了还爱和小朋友抢玩具。
01、占有欲强是成长必然,方法不对影响成长
孩子到了3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发展,产生了物品归属权的意识,喜欢把东西据为己有,大部分孩子,会因为玩具或某件东西和小朋友发生争抢。这是成长阶段中正常的现象,也就是占有欲敏感期,发生在3岁到4岁左右,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展开社交的重要发展时期。
很多家长不在意认为大一点就好了,也有家长强行制止争抢或占有的行为,顺其自然或强制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超人来了》一档韩国综艺节目中,有一个家庭里有两个男孩儿,年龄在3、4岁左右,两个宝宝也就1岁之差。一次节目中两兄弟为了一个玩偶发生争抢,都说是“我的”,这位爸爸在旁边看着,没有劝说,没有阻止。
直接拿出一把剪刀,拿过兄弟俩争夺的玩偶,一剪刀下去一分为二,这时两个孩子惊呆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沉默了会儿,哥哥表示以后不和弟弟抢东西了,有玩具两人一起玩。
这位爸爸没有耗费“一兵一卒”之力,解决了两个孩子的纠纷,也很有效果,孩子表示以后不争抢了。但是这个方法有利也有弊,利在于让孩子意识到,争抢带来的后果是谁都玩不到玩具,也许以后会改正这个行为。
弊端在于好好的玩具被破坏,孩子难免会难过,而且孩子以后遇到问题会不会效仿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或者有这样的心理,我得不到的东西就破坏它,别人也不能拥有,这是个更严重的问题。还有孩子以后不再争抢只是迫于玩具被破坏的压力,并非从根本意识理解为什么不能争夺,并不知道怎样才是和小朋友相处最好的方式。
02、正确对策,帮孩子渡过占有欲敏感期
孩子从“我”到“我们”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虽然这个阶段会过去,占有欲会渐渐消失,不过这也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家长应该用合理的对策引导。
方法一:不强制
如果面对宝宝争夺玩具,或者物品占为己有表现非常强烈,此时强制他放弃或者共享,孩子反而会因为害怕失去,更加想保护手中的物品。
要让他明白属于自己的玩具,即使暂时给小朋友玩也会还回来,还是自己的,让他建立安全感。还要引导,不属于自己的玩具或物品,一定要和对方商量,征得同意后才可以动。
方法二:降低抢夺热情
通常孩子们争夺的未必是多么贵重的物品,也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这种情况下,可以提示孩子自己家有类似的物品,帮他回想,当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也许比这个更好,便会降低抢夺热情。
方法三:分散关注点
如果孩子和小朋友争抢的物品,他确实没有,要引导他说出喜欢的理由,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满足孩子。
Tips:如果不能及时满足,可以把他的关注点分散到其它事物上。
方法四:交换
解决抢玩具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和小朋友商议,用自己的玩具和对方交换玩。解决抢夺的尴尬,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两个人能共享到他人好玩的玩具。
寄语:
其实孩子很多性格的养成,都源于从小一些微不足道的行为,孩子的情感和性格都是从小事发生逐渐发展到成熟,家长是否引导或者引导方向直接影响着他长大后的行为和性格。所以在孩子占有欲强烈期,顺其自然和强迫都不利于成长,正确方法引导才能促进交际能力发展。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