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有些事,年轻人比老人看的更清醒?

为什么有些事,年轻人比老人看的更清醒?

大陆有句老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其实是一种经验的优势体现,老人的经验,阅历比年轻人更丰富,积淀时间更长,对于一些是是非非,一些选择和判断,老人的经验和阅历优势会帮助年轻人避开风险。

现如今,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近了,让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微妙了,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了,这就导致了互联网时代下,经验与阅历的价值,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现如今这个时代,年轻人懂得东西比老人更多,那么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还有用吗?

为什么有些事,年轻人比老人看的更清醒?

网络没有让人性变得更复杂,而是让人性变得更透明。

很多时候,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因为经历和经验的沉积,让人开始有所思考,他们开始变得世故,变得精明,那么这一切,真的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变得简单和直观吗?

其实,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去理解这个问题。

不同的时代铸就了不同的人,科技在发展,环境在优化,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的呢?

那就是人的劣根性。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偷奸耍滑的人,都有喜欢算计他人的人,都有自以为是的人,都有损人不利己的人。

人与人之间,构筑了桥梁,也建造了高墙,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因为一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变得敏感,变得让人心生不快。

以前,人们需要通过真正的体会才能感受到人性的复杂,现在,人们通过在互联网上分享交际心得,而让那些未曾经历的人,提前感受到人性的复杂。

但是,从他人嘴里说出来的,和自己体会到的,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些事情,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明白这些事情对自己的真实意义是什么,这就如同那些道理的意义一样,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他知道的道理很多,而是他知道他该选择什么样的道理伴随他的成长,那些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的人,往往误以为道理是听的,而忽略的道理本身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引导。

互联网不会解决这个问题,经验和阅历,其实也不会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实践,思考,一边实践,一边思考。

与其说是现在的年轻人比老人看的更清醒,不如我们把年龄这个限定性条件暂时拿出去,然后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真实意义:

有些人,他们一边实践一边思考,而有些人,思考了一辈子,却从未真正意义上去实践过什么,那么当后者的年纪比前者的年纪大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年龄其实代表不了任何事,所谓老资格,只是年纪大,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具备现实意义的条件让这些只会讲道理没有实践过的人有资格去教育他人,去训斥他人,去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活了一辈子也没活明白的人,他们没有资格对那些在生活中挣扎,在挣扎中求生的人指指点点,因为他们的指指点点,只会让他们的人生显得更可悲,更凄凉。

为什么有些事,年轻人比老人看的更清醒?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年长的人,他们活的很清醒,很明白,他们的人生建议,对于身在迷途的年轻人来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如同我刚才所说的那样,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只有把年纪这个限定性条件拿出去,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头脑清醒,有实践力,有思考,有行动的人,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他们的生活往往越活越明白。

反之,那些头脑糊涂,没有判断能力,捂着眼睛,捂着鼻子活着的人,

年轻时,往往是他人嘲笑的对象,笑他们不自知,笑他们没有承担,笑他们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当他们老了以后,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嘲笑也不会改变分毫。

这个事实是否显得很残忍?

也许很残忍,但更残忍的是,

这是他们自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