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年的"追寻",再有一部《丹心》,黄浦区原创红剧专场演出举行

今天下午的白玉兰剧院,一面未绣花的党旗让不少观众流下了眼泪,音乐剧《丹心刺绣》就在这里上演。同日,就连五年前的红色情景喜剧《追击》也将在这里上映。黄浦区文化馆、上海音乐戏剧学院创作的两部原创剧目相继上演,向革命先行者致敬,弘扬伟大时代。

五年的"追寻",再有一部《丹心》,黄浦区原创红剧专场演出举行

图:音乐剧《丹心刺绣》(下同)

   音乐剧《丹心绣》是根据今年3月黄浦区妇联、嘉兴市妇联联合举办的"一二绣党旗"活动改编的。作品通过红旗与党旗莫名其妙的关系,再现了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不变的初心,以刺绣党旗为主线,反映不同时代一个三代家族的故事, 延续红色基因,为党默默工作,无私奉献。6月18日,该剧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热烈的首演。此次该剧不仅是黄浦区原创红剧特别演出的开场戏,也是上海38红旗人讲师团的音乐晚会班。

五年的"追寻",再有一部《丹心》,黄浦区原创红剧专场演出举行

   《丹心刺绣》的编剧李海波,也是即将上映的《搜索》的编剧。他介绍:"追寻"讲述了真实的历史故事,而《丹心刺绣》是众多"38名红旗携带者"和绣有党旗女工完成原著故事的集合。"从3月有"刺绣党旗"活动的感觉和创作开始,李海博等创意人员到上海老名恒源祥等基层单位采风,聆听一线女工献身党的动人故事。李海博感:"表面上他们绣了一面旗帜,其实绣是生活,是信仰。"主角王继红的父母是地下党员,母亲死前未绣上党旗,是代代相传的'传家宝',也是信仰的象征。几十年过去了,王继红和女儿也追随祖先的脚步,延续着自己未竟的事业,决心青春献血献身党和国家。"如果说《发现》是关于过去的,那么《丹心刺绣》是关于现在的,那就是传承。李解释说。

五年的"追寻",再有一部《丹心》,黄浦区原创红剧专场演出举行

   正如李海博所说,《追寻》将是中共十九大会址、国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共建组《新青年》编社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等历史时期的红色文物情境再现手段系列, 展现上海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和感人的革命事迹。如今,该剧陪伴观众走过了五年,经历了无数次的打磨,每一次重演都有新的和修改过的章节。李海瑶说:"为了创作《追寻》,一次又一次地挖掘红色历史的过程,也是团队接受党史教育的过程,坚定信念,最终凝聚成创作《丹心绣》的灵感和动力源泉。可以说,"搜索"是"丹心绣"的基础。《丹心刺绣》中的演员大多也是参加过《追寻》的学生演员。"我在《Dan Heart Embroidery》中设置了几个年轻的角色作为音乐学生,这就是这些演员的全部意义,"李透露。我想,以自己为例,表情的表象,也是红灵在今天依然付出的一种表现。"

   《追击》将于今天下午2时30分在木兰剧院上演。(新人民晚报记者吴绪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