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丰田、雷克萨斯加价的底气,到底是谁给的?

加价提车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种潜规则,不加价就晚提车,不加价就不卖车成为了许多4S店在销售产品时的常态。以热度较高的丰田埃尔法为例,便长期存在着至少加价十万以上的行为。这种风气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从中受益的到底是谁?消费者在如何应对这些行为?这都是一个成熟健康的汽车市场应当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丰田、雷克萨斯加价的底气,到底是谁给的?

周瑜打黄盖的市场行为

价值决定价格,供需状况使产品价格围绕价值变动,这是初中课本教给我们的基本经济规律。目前各经销商加价的主要理由也是库存紧张,因此车主多交的钱属于插队费,这在一些明星车型上比较明显。事实上,大众、丰田等主流品牌的加价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而坦克300也因为近期的火爆销量出现了一些加价现象,这也证明了一定范围内的加价是经济规律调控在起作用。同时相应的,捷豹、路虎等一些豪华车型则存在五万以上的大幅度优惠现象。

丰田、雷克萨斯加价的底气,到底是谁给的?

加价当有度,出格加价当禁止

在汽车市场中,由于往往是几家经销商把控一个地区的大多数4S店,一旦其内部统一口径,那无疑会将消费者置于弱势地位,像是丰田埃尔法、赛那等车型的大幅度加价更是可能触及了法律的底线。

丰田、雷克萨斯加价的底气,到底是谁给的?

根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十条“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以适当形式明示销售汽车、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这是最直接的法律证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加价造成的汽车销售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有违本条法律。

《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若经销商通过把控车源供应而恶意加价则属于垄断行为。2019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便以雷克萨斯违法《反垄断法》为由,对其加价行为处以了8761.31万元的罚款。

丰田、雷克萨斯加价的底气,到底是谁给的?

用户至上,加价当休矣

本质上,加价是将钱从消费者的口袋放到了经销商的口袋,受害的终究是消费者,对此国家、车企、消费者都应当采取行动来抵制加价行为。

首先,大陆目前已经有了一些适用加价行为的法律规定,但加价行为却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就要求各地监管部门落到实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逐步消灭违法加价行为,让法律真正得到实践。

其次,车企作为汽车的生产者应当正确选择自己的经销商,通过内部管理、协调、惩治的方法规范汽车的销售,除名一批不合格的汽车销售商。如在坦克300被曝出加价之后,长城方面的态度是取消相关经销商的销售资格,而广汽丰田针对赛那的加价则采取了默许态度。

丰田、雷克萨斯加价的底气,到底是谁给的?

最后,消费者应当懂得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过分加价的车型,消费者应当以理性为导向来进行消费,并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这是维护自身权益和市场环境的重要保证。

丰田、雷克萨斯加价的底气,到底是谁给的?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汽车销售终归是一笔经济账,我们也应该用经济的规律来对待这一现象。在汽车价格被无形的市场规律影响之时,有形的宏观调控就应当出手,使整个市场始终处在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区间之内。

目前,在全球疫情之下,汽车供给出现短缺,汽车加价可能会愈发频繁,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这一情况作出更加严格的监管,我们可以对公开透明的合理上调价格予以理解,但决不能容忍欺压消费者的恶意加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