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祭祀灶神,他真的会上天说好话吗?

盘古开天之后,日月星辰始现天穹,然天高地远,天寒地冻,人间冻馁,因寒冰季冻死者十有四五。天皇燧人氏不忍视人间疾苦水深,遂为人间带来天火,人们得以取暖烹饪,得享天年。为了纪念这位天神,后代人称其为“燧皇”。

燧皇生炎帝,炎帝生祝融,祝融牛头人身,力大无比,常驾火轮车在天空中巡视,死后被封为火神,因其执掌南方大地和天空,又称赤帝。

祭祀灶神,他真的会上天说好话吗?

北方帝颛顼,为人偏狭,常怀私心,他命日月星辰都向北方天穹倾向,引起一片骚乱,其中最为不满的是水神共工。共工与祝融大战三天三夜,落败而逃,一怒之下撞到了天柱不周山。

早期人间实为人身杂居的状态,人们如果遇到人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登上昆仑之巅,从天柱进入天界,为自己申冤。

共工撞倒不周山之后,颛顼更加专制蛮横,索性一把利斧将天柱山夷为平地,断了人天之间的往来。从此之后,人们再也无法直接进入天宫,只能依靠驻守人间的神仙传达祈福的致意。

祭祀灶神,他真的会上天说好话吗?

颛顼帝有个儿子名叫黎,自从人间和天界的唯一通道断绝之后,就由他统治南方,同时也是天神和人间之间传达消息的神仙。每年岁末,天地都会召回驻守人间各地的神职人员和地仙,探查人间的情形。

黎作为人间和天神之间的传话筒,备受人们尊崇,总会赶在他上天汇报工作之前送上丰富的礼品,一来表达诚敬感谢之意,感谢一年来的关照;二来是为了讨好他,上天时多说好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从天子以至于庶人,都要巴结好他。黎死后便被封为灶神,执掌天火和人天之间的通讯。于是他便成为人间最为亲切的天神。坊间传闻他喜欢打小报告,所以人人都不敢得罪他,对他更是百般忌惮。

祭祀灶神,他真的会上天说好话吗?

以上都是传说。根据史料记载,祭灶的习俗最早应该来自对“火”的崇拜,是为了纪念人类发明了火这个伟大的创举。后来经过时代更迭,因为炉灶是最靠近火的地方,所以变成了纪念灶神。

因为后代和天人之间通道传说的杂糅,就变成了灶神上天言事,人间祭祀不衰的场景。

最早的火神是燧人氏,后为炎帝、祝融。祭灶的习俗源远流长,在汉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民间祭祀活动。汉代郑玄在注《礼记·记法》中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

看来那时候灶神上天打小报告的毛病就已经有了。又因为汉武帝晚年崇尚道家养生之术,对一个叫李绍君的道士推崇备至,言听计从。李少君就告诉他,要得长生有两个关键法子:第一是辟谷,第二个就是要祭祀灶君,让他多对天神讲好话,没准还会讨来长生不老药,那就是行了大运事半功倍,简直是开挂加速飞升成仙的捷径(《史记·孝武本纪》:“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祭祀灶神,他真的会上天说好话吗?

而在《庄子》这本书中,灶神则是一个发髻高盘、身着红衣的美女。(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释:“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因为灶神负责人间和天神之间的消息传达,所以又被称为“司命”,古代负责祭天和观察天象的官员也叫司命,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大司命,其实就是干这个事的,相当于大祭司。宋代纪实散文《东京梦华录》中描述:“都人至除夜,备酒果送神,以酒糟涂灶门上,谓之醉司命。”

南宋诗人范成大有《祭灶词》云: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