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到不惑,这三项检查必须得做,尽量不要忽视!

人到四十开始不惑,也开始了中年危机。孩子半大不小,开始叛逆;伴侣早已经没了新鲜感,夫妻关系危机四伏:父母已经老了,即将进入多病之秋。

再过几年,有些人就会发现自己生了癌症,那更是雪上加霜。

人到中年百事哀,要想度过中年危机,有个重要前提,就是自己要健健康康地活着。

要想健康地活着,就要定期体检。

现在,很多医院和体检中心,都会提供一些体检套餐,但是由于钱的原因,一些有价值的检查,很可能不会常规列入。

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些中年人必要的检查。

一、胸部低剂量薄层CT扫描。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谁谁谁,每年都做体检,拍胸片,却在最近发现了患有肺癌,已经是晚期了!

为什么每年都拍胸片,却发现不了早期肺癌?

肺癌是大陆排在第一位的,最高发的癌症。

最令人痛心的一点是,大陆肺癌的发现,都比较迟。

肺癌这病吧,早发现,治疗效果非常好,到了中晚期才发现,那治疗效果就很不好了。

肺癌早期发现,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治疗效果呢?

我看到一份大样本的统计,Ia 期肺癌5年存活率可达80% ~ 90%,Ib肺癌 5年存活率也可达70%。

2006年一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导,经低剂量CT筛检出的临床分期第一期肺癌经治疗后预估其10年存活率(已非5年存活率)为88%。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这个简直可以和最好的癌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十年存活率来媲美呢。

要知道, Int J Cancer。2014 Sep 20(《国际癌症杂志》) 统计报告中,大陆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是16%,美国是17%。看起来差不多。 不过,美国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7岁,中国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率却在40~50岁,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肺癌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有筛查意义的四种癌症之一。(另外三种是大肠癌、宫颈癌和乳腺癌。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肺癌的初步筛查。)

早期肺癌,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所以需要做筛查才能发现。

肺癌的筛查,主要由胸片 和胸部CT两种手段。

1、胸片。

我们以前把胸片作为筛查肺癌的手段,虽然目前的胸片,大多数医院已经用上了计算机来辅助成像,会更加清晰。

但是,由于胸腔里面东西多,大血管多,如果肿瘤在纵膈和心脏的后方,胸片就很难发现肿瘤。

胸片的分辨率也不够发现小于一厘米的结节。

所以,有文献统计,直径小于2厘米的肺部肿瘤,在胸片上,有一半左右是无法发现的。所以胸片作为肺癌的早期筛查,并不是很理想。

大陆的肺结核病人比较多,而30岁以下的人群中,很少会有肺癌,( 美国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7岁,中国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率却在40~50岁 。)所以作为一项常规的体检手段,胸片还是有必要存在的检查之一。

因此,我们建议,40岁以下的人群,还是可以选用胸片做常规体检。

2、低剂量薄层CT扫描。

2011年NEJM医学期刊公布低辐射断层扫描的优势,也发现筛检出的肺癌,80%属较早期的肺癌,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人到不惑,这三项检查必须得做,尽量不要忽视!

CT扫描肺部时,双手要抱在头顶。

低剂量薄层CT检查时,医生将X光球管输出的剂量降低,自然人体所接受的辐射量就会降低。

它的辐射剂量约为传统的胸部CT检查剂量(约5~7 mSv)的1/6 ~ 1/10,但是在发现肺部小结节功能上不逊于传统的胸部CT检查。

有学者报告,估计扫描一次低剂量薄层肺部CT约等于照了胸部正位加侧位胸片的1.3 ~ 2. 2倍,美国文献统计(大陆的没有查到,也许没人研究这些。),他们的人均背景辐射是3.6 mSv。从辐射剂量来看,低剂量的薄层肺部CT扫描,还算安全。

以目前的CT成像技术,低剂量薄层CT扫描,能够发现0.2厘米直径的肺部结节,当然,结节越大越容易发现。前面说的,我们那位同事的肺部结节,直径才0.7厘米呢。这么早期发现的肺癌,治疗效果肯定会好。

但是,医学上没有万全之策,低剂量薄层CT 扫描也有下面几个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1、这种检查太敏感。这会导致伪阳性的结果。

有些人的肺部有一个结节,如果不知道,可能一辈子都没事情。但是如果检查了,知道了,如果不要手术,如果还得追踪,有些人反而担惊受怕,那日子就难过了。许多肺部结节的病人,为了明确诊断,往往需要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者手术,这些也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

2、也会造成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问题。

国外有一项研究的数据表明,利用低剂量薄层CT做筛查后,肺部小结节的发现率提高了3倍,但是肺部小结节的手术率,提高了十倍。

幸好,目前胸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肺部小结节的手术,手术越来越微创,为了不错过早期肺癌,我觉得,适当的过度治疗,还是值得。

毕竟胸腔镜手术的创伤,相对小。

3、重复的CT扫描,反而可能使得健康的人会因为放射增加患上肺癌的机会。

因为筛查需要年年做,发现有小结节的追踪,要3到6个月复查一次CT。

也就是说,低剂量薄层CT扫描,也有一些害处无法避免,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需要做。严格掌握适应症,我们才能把做CT的效益增加到最大,把损害降低到最小。

目前,医学界的共识是,中国一般人群,从40岁开始,(和美国不一样。)要做第一次的低剂量薄层CT的肺癌筛查。

这样的筛查,至少两年一次。

下面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1、常抽烟、吸二手烟的人。

2、长期在空气污染、油烟、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作环境中的人。

3、有肺癌家族史的人 。

4、胸腔曾经接受放射治疗的人。

5、曾得过肺结核或其他肺部慢性发炎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

高危人群,年龄要放低,建议一年到两年筛查一次,做低剂量胸部CT。

癌症细胞是细胞分裂后成倍增长的,由于肺癌倍数成长时间变化很大(可从32天至1000天),所以新的癌症有可能会在两次检查之间的时间内发生。

基于癌症倍数成长理论,每年筛检可检出T1肿瘤(指肿瘤小于3公分)检出率为94%,如每两年才检查一次,则T1肿瘤检出率降为78%。

所以即便每年筛检一次也有可能会有意外的情形。但为考虑经济成本及放射对人体的损害,对于高危人群并未建议一年做多次的筛检(小结节随访观察不算在内)。

我们也不建议高危人群肺癌筛检的间隔超过2年以上。

如果初次CT筛检发现了小结节,暂时不要手术的,则需要3到6个月筛查一次低剂量薄层CT。

有关肺癌的肿瘤指标、支气管镜、MRI、PET、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检查手段,多作为初步筛查后的进一步检查,今天 限于篇幅,就不细说了。

二、胃镜和肠镜。

人到中年,如果还没有做过肠镜和胃镜,我建议,大家尽量早点安排去做掉。

做肠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结肠癌。

结肠癌有疾病本身的特点,85%以上的大肠癌都由大肠息肉转变而来(大陆台湾学者的统计数据是90%),也就是说,早期发现并且处理息肉,可以预防85%以上的大肠癌。

大肠息肉和早期大肠癌往往没有症状,但是往往可以通过筛检发现。

从大肠息肉腺瘤转变为肠癌,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演变,也就是说,即使你患大肠癌的遗传基因已经启动,你已经患了大肠腺瘤,将来很可能会患上肠癌,但是,只要你按照目前的医学建议,及时查肠镜,在肠镜下切掉大肠腺瘤,就可以补救成功。你在将来,就不会患肠癌!

大肠癌筛检往往能够发现大肠息肉或者早期大肠癌,这个时候,往往可以到达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

大肠癌就算是发现比较晚,比如大肠癌肝转移,仍旧还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然,发现大肠癌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也就是说,大肠癌的筛检,从息肉到腺瘤到早期大肠癌再到中晚期大肠癌,只要筛查能够发现,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比出现症状再发现可以早一点,治疗效果好一点,这就是大肠癌筛查的意义。

大肠癌的筛检,可以分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来进行。

一般人群,指的是无症状,无家族史,无其他危险因子的人群。(一般人群有症状,则做诊断性检查,不在筛查之列。)一般人群50岁以下不筛查,50岁以上要筛查。

A、首选大便隐血检查,每年一次,连续3天,每天一份大便标本送检。如果大便隐血检查,3次标本里面,有一次以上的阳性结果,那么就要做结肠镜。

人到不惑,这三项检查必须得做,尽量不要忽视!

一般人群大便潜血检查结果和流程。

B、50岁开始,一定要做一次结肠镜。起流程如下:

人到不惑,这三项检查必须得做,尽量不要忽视!

一般人群的结肠镜(大肠镜)检查

C、 仿真结肠镜(CT结肠成像术),敏感性高达90-98%,检查结果相对结肠镜较差,价格贵,而且也要肠道准备,只做不愿意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复筛方法。

D、气钡结肠造影。有些人不愿意做结肠镜检查,有些地方没有结肠镜检查,也没有CT结肠成像技术, 气钡结肠造影可做部分替代。

大家不要笑话我,我说的是实话。大陆西北很多地方的县级医院,还真有许多医院不会后面两项检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来提出方法。

高危人群包括:

(1)既往有大肠癌和大肠息肉或者腺瘤病史;

(2)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年龄≥大肠癌患者年龄10岁;

(3)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成员,年龄≥10岁;

(4)一级亲属有家族性腺瘤病史,年龄≥10岁;

(5)胆囊切除10以上;(6)下腹部放射史10年以上;

(7)有慢性血吸虫病史;

(8)具有以下二项及二项以上者:a、慢性腹泻;b、粘液血便;c、慢性便秘;d、慢性阑尾炎;e、精神刺激史;f、胆道病史。

高危人群的筛查流程如下:

人到不惑,这三项检查必须得做,尽量不要忽视!

高危人群的筛查流程

我们也在临床上,经常遇见有些人在常规体检的时候,忽视大便常规的检查,经常会有人不留大便,因而错过了一个非常好的筛查大肠癌的机会。

三、女性乳腺钼靶检查。

目前认为,女性到40岁开始,每年查一次乳房触诊加乳腺B超,每两年加做一次钼靶摄影。乳腺癌高危女性,则从30岁开始, 每年查一次乳房触诊加乳腺B超,做一次钼靶摄影。

乳腺癌高危人群指的是有以下危险因子的人群:

1.初次月经来得早,一般认为,11岁前来月经算是来得早。

2.停经晚,一般认为,55岁停经算是停经迟。

3.晚婚、晚生育(30岁后才生育第一胎。)

4.长期服用避孕药,通常认为,吃避孕药5年以上,算长期吃避孕药。

5.使用雌激素超过四年。

6.有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

35岁以下妇女,最适合查乳房B超。

人到不惑,这三项检查必须得做,尽量不要忽视!

乳房B超检查。

乳房B超检查为一非侵袭性,无放射线的检查。

年轻妇女,尤其小于35岁的非高危人群妇女,受放射线影响可能较大,一般不宜以乳房X光摄影做初步评估。

因此35岁以下妇女首选B超检查。对于一个可清楚摸到的肿块,其可能的诊断包括:乳癌、良性纤维腺瘤、乳腺小叶增生等,对于典型病例,B超很容易做出诊断,其准确度甚至高过乳房X光摄影。

年轻女性乳腺腺体较致密,B超往往可以发现乳房钼靶摄影所未能发现的肿块。

因此乳房钼靶摄影若显现病人乳房组织较为致密,则B超检查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B超也可用于导引细针抽吸细胞检查或者粗针组织切片检查。

50岁以上妇女,钼靶是乳腺癌最佳筛检工具。

人到不惑,这三项检查必须得做,尽量不要忽视!

乳腺的钼靶检查。

乳房钼靶摄影看到不规则的肿块或是密集的不规则显微钙化点,则可能表示有早期乳癌病灶,此时可以使用立体定位将此病灶切除。

人到不惑,这三项检查必须得做,尽量不要忽视!

乳癌的钼靶下表现。

乳房钼靶摄影可以发现乳房的一些细小的钙化灶,这些钙化灶大多是良性病变;但也有一部分是恶性的乳腺癌。

由于钼靶能够发现细小的钙化灶,所以能早期发现乳腺癌。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手术后,预后极好,几乎不会影响正常寿命。

乳房B超与乳房钼靶摄影在乳房疾病的诊断上各有长处,两者相辅相成,可以查出摸不到的早期乳癌。

如此,乳腺癌病人能够被早期发现,治疗效果好,花费少;早期乳腺癌还可以保留乳房,保留女性的完美身材,做女人挺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