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时间,只觉得这个世界是值得的。

昨天在家为姐姐炒了一块牛排,味道不错,我准备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这时姐姐冷冷淡地说:"拍什么拍,拍你也不响......"
当她说完时,她莫名其妙地触碰了我敏感的神经。晚饭后,我环顾四周,看看我的朋友圈。
几年前,几张简单的精美照片,用自以为是的文学文案,期待朋友圈的人开心的赞美和评论,仿佛通过互动,我们的感情可以立即升温。
但直到2019年7月,毕业照发布后,我的朋友圈才戛然而止。不再频繁发际圈,也不再热衷于刷朋友圈。
仿佛世界的喧嚣与我无关,我的故事也再也无法被别人感受到。
后来,回家会发现一个小玩我,也不再喜欢联系朋友,"家"成了我的日常。
用我母亲的话说:我真的没有朋友。
是的,我大学毕业后患有自闭症。
当我在大学时,我非常热衷于寻找我存在的价值。
参加许多社区组织,经常与老师打交道,和同学朋友一起吃饭玩乐。
当时,我觉得别人的认可,就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怕别人说我不好,怕处理后果的事情没让很多人满意,更怕老师对我失望......
所以我一直生活在别人期望的眼睛里,不想让他们失望。
幸运的是,我遵循了这些期望,走在路上,给了我很多积极的反馈,所以我没有在路上迷路,而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怡和是我的表弟,00年后,在大学里。阿姨让我没什么可跟她聊天的,引导她好好学习。我偶尔会更关注她。
作为每天每天的发型秀,她最近没有动过,我很惊讶。
因此,她告诉我,"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在我的朋友圈里有几十个喜欢的人,而我不超过五个。没有人问我的失落感逐渐从发环上移开。"
在她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一次。
我们习惯于给对方一个漂亮的外表,也习惯于出现在朋友圈里得到应有的奖励,试图从这些反馈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我们没有得到持续的反馈,我们就会迷失和悲伤,我们会想要逃避。
但我们并不总是知道城市周围发生了什么。
对于表亲来说,那些认为自己喜欢你的人中有多少人真正关心你的表现?
就我而言,别人会产生的失望只不过是强加给我的枷锁。
上周一家人经过泸县,去了乔的大院。一路上,妈妈一直让我给她拍照。
作为一个95后的我,都不好意思拿出剪刀手,而我的母亲,一个70岁的阿姨,摆出极其幼稚的姿势,简直就是"辣辣的眼睛"。
我在路边拍手说:"别开枪,路人还在看。"
但母亲永远不会有一点尴尬,永远保持着孩子般的无知和无所畏惧。
其实,这种无知和无所畏惧,也让我一直相当佩服她的品质。
自从我有了回忆,妈妈就给我一种感觉,我过着真诚幸福的生活。这种幸福是关于我的,而不是关于别人的。
长大后,她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在乎你,你不在乎我。(但事实是她负责我,她不让我照顾她)
但她"不在乎我"是她不想把自己束缚在别人的要求上。而这种不生活在别人期望中的勇气,我们中的许多人都缺失了,包括我自己。
我们一直在成长,我们一直在变老,我们一路上看到很多人,他们玩得很开心,但他们一直一团糟。
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变得胆怯、乱七八糟,总想活在别人自己的眼里。
但回头看,这一定是真的吗?你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现在我认为不是妈妈天真,而是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成熟了。
我曾经羡慕那些愿意分享的人,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吃了什么,他们学到了什么,都在朋友圈里,他们自信的生活方式,人们感到耀眼和美丽。
现在,我将默默地真诚地赞美、欣赏和祝福。
但我也保留了自己的沉默,独立思考的勇气和不为人所知的勇气。
即使我分享喜悦,也不是期待不必要的互动,而是真诚地向世界问好。
最近重温了乔治·伯纳多斯(George Bernardos)的《乡村牧师日记》(Diary of a Country Pastor),这位牧师带着十字架去世,并说了最后一句话:"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
而世界给我们的是痛苦或美好,希望和失望,都是恩惠,最重要的是能够在世俗世界中保持一颗心。
而这颗心,就是他们真实的外表,不管别人有什么期望和远见。
"自闭症"不是自我封闭,而是人生道路上必要的修行状态,也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沉淀自己的生存方式。
大学毕业一年后,我开始享受这种"自闭症"的感觉,以及我和内心对话的那一刻。
每天跑步,阅读,写作...
遇到很多事情,写日记,出去跑两圈,如果累了,弹吉他,缓解疲劳,如果悲伤,沉浸在音乐中默默流几滴眼泪。
在最好的时候,我们应该找到"我期待",而不是生活在"被期待"中。
......
尝试"自闭症",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