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期刊看台

【期刊展台】

许贵祥《走出草地》(小说)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21年第8期

近年来,徐贵祥创作了多部关于长征的作品,从《穿插》、《埋伏》、《对抗》、《红霞飞》到现在的《走出草丛》。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艺术理论家"的富家子弟的故事,当以坚定的信念面对这群红军,从旁观者的好奇心到同情的支持,最后加入革命队伍时,他扮演着顽强生活的壮丽赞美。

陈蓉的《老子忘了..."(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2021年第9期

这是《人到老》的浓缩版,陈蓉的小说从《人到中年》到今天的《老子忘了......",在社会和生活的细节中不断品尝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因为抗拒戒烟,马先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单独的小屋,因为他抵制了养生戒酒"三白"的要求,又走了一条路,通过散步转向酒店,颇具"每一次旅行、胜利、自知之明"的意识。马奶奶在老人家生活中的"权威"看似无所事事、步履蹒跚,但也是一步一步,轻喜剧般的生活片段被作者倾注出来,爱情、嘈杂、白头苍白的晚年,随处可见。老子忘了"忘了束缚、争吵、困惑;没有被遗忘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它是自由的,它是自由的,它是相互排斥的。

王珂的《桑田日暖》(小说)发表于2021年10月小说第4期

《桑田新暖》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在1980年代初努力建造新房子的故事。小说主人公于星兰的命运和命运,她性格的韧性,她的爱恨情,都得到了生动活泼的描绘。一幅极具时代特色的中国江南乡村风情的图画,也随着她的家庭生活慢慢展现在读者眼前。

老腾《东北老王》(中篇小说)《芙蓉》2021年第5期

私人教师老王因其智慧和口才而被村民们称为"善解人意的人",他怀着远大的抱负飞出齐京村,乘着时代的海浪驶向广阔的世界。作品以步行者的形象构建了故事的大历史和个人历史,具有深刻的区域关怀和人文情怀。

张忠泉《铸剑戈壁荒漠》(报告文学)发表于《北京文学》2021年第10期

这是一段埋藏多年的英雄史,原子弹和导弹弹的成功只是一瞬间,但背后却有无数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故事。"做惊天动地的事情,匿名埋葬名人",真实写照了当时基地许多从事核导弹工业的科学家和官兵的奉献精神。现在生活在和平时代,物质条件优越,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当时科学家和官兵的神圣高尚精神状态。

李艳艳《我的声音,呼唤你:与民法典相关的妇女权益故事》(报道)发表于《啄木鸟》2021年第5期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和相关条款充分体现了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作者通过大量细致的访谈,让这股将她们拉向亲情幸福的温暖力量,投射到读者的眼中。

花城关注:"机器制造的文学?(专栏)花城, No. 5, 2021

人工智能技术会取代独立的人来完成文学写作吗?在本期《花城关注》中,编剧陈宇凡和王源合作了两款AI写作软件,完成了两部小说的写作。他们的实践恰恰证明了AI写作还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人类灵魂的深度尚无法用当前的机器算法来衡量。

徐浩峰:《十七年电影的世俗情怀》(专栏)发表于《上海文学》2021年第9期、第10期

作为导演、编剧、小说家,"70后"徐浩峰回顾自己生命之初看过的电影,说自己"不知道是讨论电影还是讨论自己"。从《烈火中永生》的爱情观到《青春之歌》的女性观,再加上2021年第8期发表的《红色经典中的传统世界——评论电影《革命家庭》,这些文字不同于引用经文的学术影评,从中可以读出个人与时代的重叠感, 也有助于重新理解电影美学。

光明日报(第14版,2021年10月22日)

来源:光明网 -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