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攻取荆州,杀害关羽父子后,刘备的愤怒难以言表,极其信赖、欣赏的关羽,被孙权帐下不知名的小将斩掉首级。
孙权要是光明正大地杀掉关羽也就罢了,而他却是在关羽与曹操军团奋战,不加防备时,偷偷地从背后捅了最厉害的一刀,袭取了荆州,断掉关羽的后路。无论是念及兄弟之情,还是考虑政治利益,刘备都要伐吴。
只是,称帝大典暂时拖住了刘备冲动的步伐。建立蜀国后的刘备,彻底解除羁绊,此刻的他,做出人生中最为错误的决定,倾全国之兵讨伐孙权。

诸葛亮首先站出委婉地向刘备表示反对。诸葛亮认为,孙权虽然取得荆州,但碍于曹魏势力雄厚,不会再有危及蜀国的举动。如果刘备现在出兵讨伐孙权,则会陷入缠斗无法自拔,彻底断裂孙刘联盟,曹丕要是在这时候乘机攻击蜀国,那可太危险了。然而刘备下定决心,坚定地拒绝了诸葛亮的提议。
就在刘备发布军令,调集军队,筹备粮草,即将攻打东吴的时候。又传来一条令刘备心痛的消息,张飞被杀。
张飞英勇善战,雄壮威武不减关羽,但是在性格方面,张飞与关羽稍有不同。关羽关心士兵,对士大夫不屑一顾;张飞很尊敬士大夫,但不关心士兵。刘备要征讨孙权,他命令张飞率兵一万人从阆中出发,与刘备大军在江州会合。
张飞在发兵前,因琐事责打帐下将领张达、范强,并怒称还要重罚。张达和范强畏于责罚,私下商议,决定杀死张飞,投降孙权。于是,这两人乘张飞睡觉时,割下张飞的头颅,顺长江而下向孙权邀功请赏。
张飞的死,仿佛在刘备心头再次狠狠插上一刀。张飞虽然是因为暴虐寡恩而被部下杀害,但愤怒到极点的刘备已经不考虑这些了,他将害死张飞的这笔账算到了孙权头上。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几乎尽出益州之师,亲自统帅大军进攻孙权。沿途军队络绎不绝,江东震动。
孙权并不想和刘备作战,他看得出来刘备这次是玩命。在孙权眼中,利益才是最为重要的。他取荆州,就是畏惧关羽声威,害怕刘备势力过于强大。
如今,孙权已经夺得荆州,暂时不用考虑刘备的威胁,便将目光再次转移到曹魏身上。孙权认为,与刘备比起来,曹丕才是最可怕的敌人。经过反复思量的孙权决定,应该尽量避免与刘备的这场不必要的战争!
在东吴,诸葛亮的亲兄长诸葛瑾担任重职,又和刘备很是熟悉。派遣求和的使者,诸葛瑾最合适不过。诸葛瑾把刘备当聪明人,和刘备玩起了一套选择权的把戏。
信中写道,刘备你不要因为顾及和关羽的感情,而忽视了振兴汉室的大义,你应该继承先帝的旗帜,不要为了荆州蝇头小利而与孙权起争端,忽视天下大业。况且,即使你把孙权看成十恶不赦的敌人,那么你最先的仇人曹魏又该摆在什么位置呢?
然而两个爱将被杀,荆州被夺,气愤到极点的刘备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完全置之不理。孙权几次求和遭拒,只好做好与刘备大战的准备。既然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孙权便开始规划如何降低伤亡,增加胜利的概率。
由于害怕曹丕在刘备攻击荆州的时候从合肥出兵南下直取濡须口,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孙权经过慎重考虑,不顾自己的身份,向晚辈曹丕请降。
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派使者向魏称臣,还奉还了曾经俘虏的兵士。朝廷诸臣都非常高兴。曹丕认为孙权远道投降称臣,如果去讨伐他的话,会使天下愿意归附魏国的人产生疑心,便加封孙权为吴王。
刘备带领大军,进军神速,而孙权占领的巫县、秣归一带亦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战火硝烟弥漫,最终,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以蜀国兵败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