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呼兰河传》中的大泥坑子真的只是一个烂水洼吗?可没那么简单

《呼兰河传》是萧红短暂人生当中所写的最后一部小说,书中记述了萧红的童年和她成长的那座小城。

《呼兰河传》中的大泥坑子真的只是一个烂水洼吗?可没那么简单

说《呼兰河传》是小说,多少有点儿底气不足,这部小说真的不像小说。它没有贯穿全书的叙事线索,没有主要人物,没有主要事件,有的只是琐碎。但是,这一切都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小说,那些看起来很琐碎的片段,也成为了一粒粒珍珠。“大泥坑子”就是书中散落的珍珠之一。

《呼兰河传》中的大泥坑子真的只是一个烂水洼吗?可没那么简单

剧照

说起《呼兰河传》当中的大泥坑子,只要是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会有很深的印象。

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粥锅瀙糊,比浆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黏住的。

《呼兰河传》中的大泥坑子真的只是一个烂水洼吗?可没那么简单

大泥坑子很厉害,黏住过蚊子、苍蝇,差点黏住小燕子,陷进去过大马,陷进过肥猪,简直是呼兰河小城的噩梦,大人、孩子从那里过都很害怕:

水大的时间,不但阻碍了车马,且也阻碍了行人,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颤,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

来往过路的人,一走到这里,就像在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击,是要奋斗的,卷起袖子来,咬紧了牙根,全身的精力集中起来,手抓着人家的板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

《呼兰河传》中的大泥坑子真的只是一个烂水洼吗?可没那么简单

这样可怕的大泥坑子,简直是呼兰河小城的公害,大家为什么不想法子解决呢?其实,大泥坑子不仅是客观的存在,它自有它的特性,我们来细细地分析一下。

《呼兰河传》中的大泥坑子真的只是一个烂水洼吗?可没那么简单

首先,大泥坑子善变,具有不确定性。

它在雨后和小河一样,漫无边际;天旱无雨的时候又像黏糊糊的粥一样,一天一天的干下去。这样给人一种幻想,以为它总能自己变好。

其次,大泥坑子给当地人带来了“利好”。

忽然街上卖起便宜肉了,平日不舍得吃肉的街坊都去买。哪里来的猪肉会这么便宜?大泥坑子淹死猪了。后来,有孩子捅破了窗户纸,是瘟死的猪,这孩子后来挨了揍。大人的世界很虚伪,想吃便宜肉,又不好意思公开自己买病猪肉,大泥坑子刚好用来遮羞。病死的猪肉当然不能吃,淹死的没问题,买来谁也不会笑话。

《呼兰河传》中的大泥坑子真的只是一个烂水洼吗?可没那么简单

既然大泥坑子不是每天都很难走,还能为大家遮羞谋福利,那干嘛还要解决它呢?何况,大泥坑子陷进马车的时候,还能给枯燥的小城生活添加乐趣呢。你看每当大泥坑子陷进车马的时候,多少闲人在围观呐喊啊?

萧红写大泥坑子,一方面这是她童年生活中印象极深的一个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其实是在借大泥坑子写人。

萧红是鲁迅先生的追随者,她的作品虽然不如鲁迅先生深刻,但是她也尽力在剖析国民的精神世界,试图从中寻求挽救国家和愚昧的国民的方法。

萧红笔下的大泥坑子其实可以看做沉积千年的封建传统中的糟粕,文化劣根,人们在大泥坑子面前已经失去了主体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他们只想苟安于世,并不自觉地成为大泥坑子扼杀生命的帮凶。

《呼兰河传》中的大泥坑子真的只是一个烂水洼吗?可没那么简单

呼兰河小城的人们麻木、愚昧、苟且偷生,被不合理的封建伦理道德伤害,却又无意识地维护这种本该被破除的畸形道德。呼兰河小城其实也是当时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社会病了,得治,这才是萧红想要借大泥坑子表达的意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