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装备不好才不抵抗?东北军后来打赢17国,张学良为什么就不行?

作者:史海行者

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部队入关避战是铁打的事实,无需多言。但当下又盛起一股“东北军装备不好,无力抵抗日军攻击,为保存有生力量,才率部入关抗战”的风头。它们的理由是,东北军在与苏军交战时,被小股苏军轻易击败。而日军曾在日俄战争时击败过沙皇俄军,所以东北军也肯定打不赢日军。而张学良保存“有生力量”的说法是,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积极筹划抗战,著名的“长城抗战”就是在张学良的指挥下进行的,这场战斗东北军表现突出,所以不该被认为是“怯战”,张学良和蒋介石等也不用为东北丢失负全责。

装备不好才不抵抗?东北军后来打赢17国,张学良为什么就不行?

这种混淆概念的说法是很可恶的。首先蒋介石和张学良的第一责任就是丢失东北,这是罪大恶极,无论如何都是无法交代的,当然,根源还是老蒋执行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之政策。东北丢失之后,日军大肆搜刮东北的军火机械,当时从东北兵工厂及军火库搜集出来的武器弹药,足够武装30个以上的“国防师”。这是什么概念?假设每师8000-12000人,采用典型的二旅四团编制的话,师属能有特务营,骑兵营,炮兵营。炮兵营能有火炮12门,四个步兵团能做到团有迫击炮连或步兵炮连,营有枪炮连(3门大口径迫击炮和6-8挺重机枪),每连除了配齐6挺轻机枪外,还能有2-3门小口径迫击炮,30个这样的国防师最少能和4个日军甲等师团掰手腕。遗憾的是,这些装备都被补充到日军内部“朝鲜师团”和伪满,伪蒙军队中去了,一些性能好,状态佳的装备,干脆被直接强化到日军部队中。

装备不好才不抵抗?东北军后来打赢17国,张学良为什么就不行?

而日军占领并开始经营东北后,东北各兵工厂,矿场,煤场和钢铁厂等仍在加班加点的生产,中国战场上的日伪军作战物资中,枪弹和炮弹消耗的70%都来源于东北各兵工厂,日军班组使用的掷弹筒,迫击炮,则100%来自于东北。这样计算的话,谁还敢说“张学良无罪,蒋介石有难处”之类的鬼话?而到了后期日军本土资源告急,而太平洋战争及东南亚战争的爆发,使得日军不得不开始扩大兵源的补充,日本本土的军工产业无法满足这些兵源的装备需求,怎么办?还是从东北各地搜刮和生产。

装备不好才不抵抗?东北军后来打赢17国,张学良为什么就不行?

至于“装备不好,官兵不行”之类的措辞,东北人民表示“这锅可不背”。同样都是东北人组成的部队,林彪带出的四野在经过改组后,由彭老总带到陌生环境下的朝鲜战场,一口气吊打连同日军扫雷部队在内的17国,张学良为什么就不行?而且,当时张学良所部共有国防军,省防军共计27万人,日本关东军的日籍师团和朝鲜师团,独立旅团和警察部队在内的,只有3万人。在装备上,东北军有150毫米口径的野炮,榴弹炮和150毫米的迫击炮。105毫米口径的野炮,70-75毫米口径的山炮,野炮更是数十倍于日军。在总体9:1,精干嫡系部队5.7:1的人数优势和装备火力上数十比一的情况下,张学良竟然率主力逃回关内。如果以林彪所部以这样的优势去与3万日军交战的话,那过程简直不要太流畅。

装备不好才不抵抗?东北军后来打赢17国,张学良为什么就不行?

所以,东北丢失的责任主要还是蒋张二人,其它军官负次要责任。至于东北人民,不存在所谓“不会打仗”的鬼话。因为当时入朝参战的志愿军中,大多数都是由东北人组成,林彪元帅在打完辽沈战役后率部入关支援其它方向战场,也都是依托东北人组成的主力为依托。由于林彪元帅东北军的标志性装束是“狗皮帽”,上至蒋,傅,白等人,下至联合国军,看到这样的帽子没有不怕的。联合国“旧五常”美英法苏蒋,都被“戴着狗皮帽子的东北人”轮番打了一遍,然后这些人说东北人打仗不行,谁信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