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怪现象,似乎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都特别爱斗,都特别爱掐。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闲来无事,喜欢看骚公鸡斗架,骚公鹅斗架;喜欢看牛抵头,猪咬架,狗咬架;那可都是用尽吃奶力气,舍命相搏,恨不得斗得死去活来。不知为何都那么好斗呢?都好像是仇敌一样,见了就分外眼红。不过,大都是雄性爱斗,雌性不多见。除非是母老虎,特别厉害。
当然,每当遇到类似场面,周围的闲人大都会聚拢来,围观;有的喜欢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有的喜欢啰哩啰嗦,评头论足;有的喜欢喊叫,加油鼓励;有的喜欢相互打赌,哪个输哪个赢;有的恨不得亲自加入战团才过瘾。战败了的要么灰溜溜逃走,要么倒在地上装死,已经跑不动了。
后来,离开了农村,那些牲畜拼命斗架的场面,就很难看到了。不过,好在热闹总还是有的;大街上,单位里,街坊邻居间,夫妻间,家庭成员之间,明争暗斗,尔虞我诈,那是司空见惯,小菜一碟,少不了的。在公开场合吵架的,打架的,对骂的,火拼的,棍棒相加的,屡见不鲜。每当遇到类似场面的时候,总会围着许多人,在观看,在交头接耳,在相互打听;似乎都想问个明白,不能白看了一会热闹;要不然,回去也不能跟别人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过,人可是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似乎大都爱斗。
印象最深的是,不远处菜市场附近,有一个胖女人,以骂出名,远近闻名。她骂起人来,特别有劲;一蹦老高,脚跺得山响,两只胳膊不停地挥舞着,戟指对方,骂得嘴漫白沫;她骂起人来,不可以去劝架、拉架,谁劝跟谁恼,谁拉跟谁干;围观的人越多,她骂得越有劲,蹦得越凶;谁要是招惹了她,算你倒了八辈子霉,她不骂得累趴下,实在骂不动了,绝不会停下来。她可以骂三天三夜不带重复的,她一直就是在骂声中长大的。一旦她开骂,附近的都会不约而同地飞奔而去看热闹。当然,一般都不敢近前,自然而然地让出很大的一块空地,欣赏她拍屁股跺脚、边蹦边骂的那股狠劲儿。没几年,她搬家走了,再也听不到、看不到她那骂人的凶悍的场面了。
近几年,网络发达了,手机普及了,也不需要七里八里撵去看热闹了;只要想看,手指轻轻一点,想看啥都有。
我从小就有一个爱好,特别喜欢看热闹。现在好了,老了不出门,不乏热闹看。网络里那可真是精彩连连,热闹不断。斗嘴的,掐架的,卖弄风骚的,含讥带骂的,无时不有,随处可见。对面不相识,山阻水隔,照掐不误;老翁渣男,媪妪少妇,照骂不误;真可谓:千里骂缘一线牵,不是冤家也聚头。
不过,与上文提到的那个爱骂人的胖女人相比,文明多了。毕竟是在网络里,毕竟网络里有约束,毕竟都是有一定层次的:大都是有文化的人,有的都是砖家、坐家;有的都是叫兽、富叫兽;有的都是平论员、妹踢人;有的都是巴上“公蜘”级别的,有的都是大枷仿V级别的,所以,双方对骂起来,骂得都很别致,骂得都是文乎乎的,都拐着弯骂,都想尽点子骂,都骂得津津有味。有些人,似乎以头条为家,以扯蛋为业,以对骂为乐,以博眼球为捷径,以赚流量为宗旨,以挣钞票为目的,以求名利双收。
现在骂人,都更上一层楼了,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如果有敏感字,审核未必能过;所以,即使咬牙切齿痛骂,歇斯底里咒骂,大都很少带脏字了。
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好像有的人特别喜欢骂人,而有的人又特别喜欢被骂;真搞不懂,都啥人呢?难道天生都就这副德性?
有些许遗憾的是,看不到那些喜欢骂人和喜欢被骂的人,也不知长啥模样?骂起来,是不是也嘴漫白沫、一蹦老高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