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同地名:城区北街街道办事处的地名来历(三)

作者:阴山小虫的视界

塔寺街:位于观音街南端。东起武庙街,西至神曲巷。属北街第八居委会管辖。该街建有慈云庵和法华塔。据《大同县志》载:“慈云庵在塔寺街西,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慈云庵面对法华塔,故名“塔寺街”。

观音街:位于焦家巷东端。北起南十府街南口,南至塔寺街。属北街第八居委会管辖。因街之正南端建有观音庙,故名。

黉门北街:位于大东街东端北侧。北起武庙街,南至大东街。属北街第九居委会管辖,为城内古老街道之一。“黉门”为“黉宇门”之简称。“黉宇”是学舍,为延纳四方游学之士而设。在我市东、西城门内均设有“黉宇门”。东襄“青龙”,西寓“白虎”,谓预祝游学之士喜登龙门、荣上虎榜。此街是“东黉宇门”北侧的一条街,故名“黉门北街”,后俗写为“洪门北街”。1982年9月地名普查时、复名为“黉门北街”。

武庙街:位于塔寺街之东。西起东柴市角,东至东关北园后街,南至黉门北街,呈“丁”字形走向。属北街第九居委会管辖。驻有城区第八小学。据《大同县志》载:“武成王庙(俗称武庙)在城内东北,祀周师尚父,以历代名将配焉。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总兵鲍敬等相继修葺”。庙内配有孙武、吴起、司马穰苴、白起、乐毅、张良、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勋为十哲。街以庙得名。(现庙无存,为城区八校所占)。

东柴市角:位于观音街北口。东起武庙街,西至西柴市角。属北街第十居委会管辖。此处在明、清时为卖柴之集市,街以十字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街。此街居东,故名。

西柴市角:位于大有仓南口东侧。东起东柴市角,西至大有仓。属北街第十居委会管辖。驻有城区第七小学。(名称来历、含义与上条同)。此街居西,故名。

南柴市角:位于太平街北端。北起东、西、南、北柴市角十字口,南至太平街。属北街第七居委会管辖。(名称来历、含义与东柴市角同)。此街居南,故名。

北柴市角:位于四眼井之南。北起四眼井,南至南柴市角北口。属北街第十一居委会管辖。(名称来历、含义与东柴市角同)。此街居北,故名。

西十府街:位于九仙庙街南端东侧。东起东十府街,西至四眼井。属北街第十五居委会管辖。相传,明洪武年间,代王朱桂,为招待诸王兄前来游访安歇,故在代王府之东北处,建起一座豪华的府第,名“十王府”(巳毁于兵燹),简称“十府”。后以十府为中心,居民逐渐迁此居住,形成东、西、南、北四条街道。此街居西,故名。

东十府街:位于北十府街南端东侧。北起居民区,西至北十府街南口。属北街第十二居委会管辖。(名称来历、含义与前条同)。此街居东,故名。

南十府街:位于西十府街东端南侧。北起北十府街南口,南至观音街北口。属北街第十五居委会管辖。驻有大同十二中,(名称来历、含义见西十府街条目)。此街居南,故名。

北十府街:位于西十府街东端北侧。东起佛殿庙街,南至南十府街北口。属北街第十二居委会管辖。驻有市光荣院、新华村民委员会。(名称来历、含义见西十府街条目)。此街居北,故名。

皇城头道巷:位于东华门东段北侧。北起广盛店巷,南至东华门。属北街第三居委会管辖。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代王朱桂,就藩大同,兴建王府,名“王城”。清朝中叶演变为“皇城”。王府东侧有两条巷,按顺序得名“皇城头道巷”。

皇城二道巷:位于东华门东段北侧。北起广盛店巷,南至东华门。属北街第三居委会管辖。为皇城东侧第二道巷,故名。(名称来历、含义与上条同)。

窨子巷:位于东华门东段南侧。北起东华门,西至皇城街。属北街第三居委会管辖。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同总兵姜壤叛清后,为抵抗清军贝勒博洛的进攻,预掘地道,以备兵败出逃,尚未修成,城即陷落,只形成地窨(窨口在仓巷21号院内)。该巷因此而得名。

钱局巷:位于仁和美街之南。西起大北街,东至正殿街,呈不规则“土”形走向。属北街第四居委会管辖。相传,此巷原有代王府管理银钱的“银局”。后居民增多,形成巷,便以此得名。

回春巷:位于仁和美街北侧。南起仁和美街,北至巷底(不通行)。属北街第四居委会管辖。因该巷原回民居多,名“白回子巷”。1936年改今名。

草帽巷:位于城隍庙前街中段南侧。北起城隍庙前街,南至仁和美街。属北街第四居 委会管辖。相传,明代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过城隍庙会,商贩麇集,游人拥挤,草帽畅销,当局指定此巷为买卖草帽之处,故名。

资料来源:《山西省大同市地名志》1986年10月。黄翔(阴山小虫)整理于2022年元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