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拓宽应急救援领域 打造空中“尖刀”力量

作者:中国应急管理

“按照计划,直升机在清溪水库吊桶取水,在束河古镇后山及本场不同海拔开展吊桶洒水、定点悬停洒水训练。”寒风瑟瑟的冬日,在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白沙直升机场,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丽江站副站长张照洋正和机组人员讨论接下来的训练注意事项。旁边,一架印有“中国应急”字样的高原型M—171直升机正在做航前飞行安全检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这让我们对下一步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面对‘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任务,既需要练好航空消防专业能力,又要练就综合救援的高超技能。”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党委书记杨旭东说。

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拓宽应急救援领域 打造空中“尖刀”力量

准备向救援现场投送物资

聚焦“专”字强本领开展特种战法研究

进入森林防火期,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各航站基地几乎每天都要开展飞行巡护或救援训练。

飞行中,身为飞行观察员的张照洋时刻观察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直升机的飞行状态,不时通过通信耳机和飞行员进行沟通。当直升机飞至“火场”附近,张照洋适时果断下达洒水命令。直升机吊桶在距“火点”10米的高度悬停,只见吊桶里的水如水柱般倾洒在“火点”上。在带速吊桶洒水训练中,直升机在不同时速下,分别以50米、65米、80米不同高度进行了洒水作业。

“今天的洒水效果和我们此前预测的结果差不多。”张照洋介绍,日常训练环境和真正的火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但特种战法研究的开展,使他们加深了对航空灭火的认识,灭火精确性和效率逐步提高。

云南、四川所在的西南林区位于横断山区,横跨多种地貌,山高坡陡,谷深林密,地势高差大,消防车辆和大型机械装备难以直接到达,地面扑火队伍到达火场要花费不少时间,航空救援力量的优势在这里凸显。然而,受地形、气流等因素影响,在高原高山峡谷林区开展航空救援,是一项风险大、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总站从事森林航空消防60年,在高山峡谷复杂地形开展航空灭火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总站长吴灵介绍,2021年7月,根据国家森防指、应急管理部的部署安排,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牵头组织开展高山峡谷地区,特别是滇川藏交界的高原地区直升机悬停、低速灭火和高效航空灭火战法研究,以解决高山火、悬崖火扑救难题。

“在不影响飞行安全的前提下,直升机洒水时离火点越近,飞行速度越慢,精准度就越高,灭火效果就越好。”丽江站站长蔡喜福介绍,该站通过对不同地形、海拔高度、风向风速、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条件下采取机降灭火、索滑降灭火,以及加装高压水枪、空中投送灭火水囊水桶等特殊战法的效果进行验证测试,探索最优的高山火、悬崖火航空灭火战法。除航空灭火职能外,南方航空护林总站还承担着国家森防指赋予的卫星林火监测、森林防火协调、森林防火物资储备、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四项职能。

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指挥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热点监测与核实、调度飞机、报备飞行计划、协调气象航油保障……各项工作运转紧张而有序。值班人员通过基于北斗、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等的航行管制指挥系统,可以在线监测各航站直升机飞行动态,上面详细记录着直升机的机型、机号、飞行任务、观察员、起飞时刻、落地时刻、飞行时间等信息。在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共享平台上,还可查看各地火险预警和监测图像。

围绕“多能”践行使命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2021年11月13日,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入云南省哀牢山腹地执行国家年度森林资源调查专项任务时失联。15日,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接到云南省应急管理厅搜救哀牢山失联人员的救援任务后,立即调派普洱站前往开展人员搜救工作。

失联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地形地貌极其复杂,加之入冬后天气多变,搜救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为提高救援效率,救援指挥部决定用直升机空投物资方式做好后勤保障。其间,普洱站为地面搜救队伍吊运、空投食品、药品、野外设备等物资4000余公斤。“救援物资的及时空投,为扩大搜救范围、提高救援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南方航空护林总站航护处处长杨林说。

吴灵介绍,转隶以来,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加快推动航空应急救援实现从单一灾种向多灾种救援、从区域救援向全域救援、从季节性救灾向全年救灾“三个转变”,不断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综合能力。三年多以来,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先后参与了2018年云南省墨江县“9·8”地震、“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2020年云南怒江贡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航空应急救援任务。

丽江站站长蔡喜福至今对“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救援印象深刻。“当时航路被低云遮蔽,根本不具备飞行条件,我们将直升机旋翼拆下装入集装箱,通过车辆运输至灾害现场。”蔡喜福介绍,那时刚转隶不久,没有执行过相关任务,只能在实战中摸索前进。

“机构改革后,队伍承担的救援任务更加多样化,惟有平时训练到位,关键时刻才能应对有力。”吴灵介绍,在“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下,各航站与护区各级森防指、应急管理、林草部门和森林消防队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联训、联演、联战,不断强化地空配合,队伍的航空综合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2020年初,湖北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交通封闭,地面运输受限,各地医疗物资紧缺,按照应急管理部安排,南方航空护林总站会同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积极协调航空救援力量,承担医疗防疫物资空运、疫情防控空中侦察、消毒等应急飞行任务。其间,2架直升机共计飞行29架次,先后向襄阳、宜昌、恩施等地运送口罩、防护服、应急药品等物资24吨。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总能看到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的航空力量。为支援四川大凉山脱贫攻坚建设,调派重型直升机吊运大型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到不通公路的阿布洛哈村,助力打通最后一条通村公路;调派直升机搜救海上失联人员,并根据搜救情况及时提出建议,为救援提供有力支撑;地震、洪涝灾害发生时,主动承担起空中灾情勘查、转运人员、投送物资等救援任务……

坚持“两条腿走路”航空应急救援再提速

当前,丽江站白沙直升机场基础设施设备项目正加快推进。张照洋说:“机场将增加建设停机坪数量、飞行跑道、滑行联络道,完善升级机组宿舍、综合训练场、航行管制指挥系统、助航灯光系统等配套设施。”建成后,白沙直升机场可同时满足10余架直升机起降保障需要,将大幅提升航空救援力量快速处置滇、川、藏交界区域各类灾害事故的综合能力。

抢险救灾,贵在一个“快”字。一些事故灾害往往发生在偏远地区或地面力量难以快速抵达的区域,这时就需要依靠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及早响应,将损失降至最低。在实际应急救援中,由于场站布点太少,加之受航路、气象和空管等因素影响,航空应急救援力量调派也存在“远水难解近渴”的问题。

对此,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大力推进航站建设,坚持“两条腿走路”。

吴灵介绍,按照“实战实用,急用先行”的原则,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大力推动在灾害多发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网格化布局的航空救援机场、野外起降场及取水点,初步形成场站布局合理、应急反应灵敏、功能结构合理、航空救援能力显著提升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实现了快速反应、高效救援。

为健全航空应急救援保障机制,南方航空护林总站主动走访协调,与区域内相关部门单位建立良好协作关系,为航空应急救援快速出动和野外作业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各类灾害事故频发,对航空应急救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哀牢山失联人员搜救任务让很多飞行观察员感受到直升机在人员搜救中的局限。“哀牢山深处森林茂密,通视性差,飞行观察员靠肉眼很难发现失联人员踪迹。”在张照洋看来,直升机应加强热成像仪、生命探测仪等先进仪器的配备。

“近年来,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有了长足发展,但离满足各种救援任务所需的能力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吴灵表示,下一步,总站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研究更适合高山峡谷地带的航空灭火战法,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原标题: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聚焦综合应急救援提质强能——拓宽应急救援领域 打造空中“尖刀”力量)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责任编辑:赵莲 罗地生

作者:本报记者 赵莲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董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