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崇祯一朝“十七年五十相”,而且第一任内阁成员还是抓阄决定的

作者:故云依

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还算高,不过人们对其印象要么停留在他自杀上吊于景山,要么就是他斗垮了魏忠贤。少有人知道的是,他当皇帝的十七年,就换了50位内阁大臣,要知道,在崇祯之前,大明王朝200多年也就产生了百余位阁臣。而更让人觉得神奇的是,他的第一代内阁成员居然是抓阄决定的。

崇祯一朝“十七年五十相”,而且第一任内阁成员还是抓阄决定的

据史料记载,崇祯在接替天启皇帝执掌大明王朝之后,魏忠贤还把持着朝政,当时的内阁大臣都是魏忠贤的人,唯他马首是瞻。要知道,明朝中后期,内阁已成为国家运转的重要中枢,可以说国家大事小事的决策都从这里传出。而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全是魏忠贤的人,崇祯自然不乐意了,他还想根除魏忠贤势力呢。于是,内阁重新组阁就提上了日程。

崇祯一朝“十七年五十相”,而且第一任内阁成员还是抓阄决定的

按照以往惯例,内阁大臣的遴选有“会推”和“特简”两种办法。所谓“会推”就是由吏部牵头,会同很多大臣共同推举人选,供皇帝选择任命,而“特简”则是皇帝直接选定人选。不过当时满朝文武基本都是魏忠贤势力,崇祯自然不会傻到用“会推”的办法。可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崇祯帝居然想出了个“抓阄”的法子来。得,他是皇帝他乐意就行。于是,6名被抓阄挑选出的“幸运儿”就这样取代了魏忠贤的人马组成了崇祯帝的第一任内阁。之后不久,魏忠贤的势力就被崇祯帝快刀斩乱麻给清洗了。

崇祯一朝“十七年五十相”,而且第一任内阁成员还是抓阄决定的

不过毕竟是抓阄产生的,第一批阁臣很快就被替换了。而在之后的岁月里,因为崇祯帝的猜忌,他的内阁成员也是一换再换,以至于到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走向末路时,他的内阁成员前前后后加起来有50位。要知道,在崇祯之前,大明王朝200多年间也就百余位阁臣。不得不让人感慨:“铁打的崇祯,流水的内阁呐”。

而频繁更替的内阁和内阁成员为了迎合崇祯而相互之间内斗自然也导致朝政混乱,也显露出崇祯皇帝猜疑的性格和治国的无能,自然而然的,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崇祯无力回天,成了亡国之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