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的年货清单,有这么多美食!有些可能你都没见过

作者:索彦聊诗词

习惯上,我们把春节前的采买,统称为“办年货”。一个“办”字,就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说起来,多亏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不但物资充沛,物流也发达,几乎每家每户的年货,都能够办得相当丰富。

什么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好像都已经不是很新鲜了。

或许也正是如此,年味越来越淡吧?

似乎确实是这样。尤其和古代比起来,那时还是小农经济,勉强够自给自足而已。再加上物流也不发达,想要把年货置办丰富了,想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个方面,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大概都有着足够的自信。

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古人的年货清单,有这么多美食!有些可能你都没见过

据《武林旧事》记载,一到农历十月份,南宋都城临安的朝天门内外,就已经是:

“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

什么新衣新帽呀,什么彩灯挂饰呀,还有各种门贴,比如门神呀、桃符呀,更有孩子们爱穿的服饰、爱玩的玩具……

不但种类齐全,而且还直击人性的痛点。毕竟你再省再抠,大过年的,也不能亏了孩子呀!

或许,一些朋友会觉得不耐烦了。这不就是一些穿的、用的和玩的吗,吃的在哪儿呢?

别着急,毕竟这才是农历十月。

古人的年货清单,有这么多美食!有些可能你都没见过

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一到农历腊月,北宋东京汴梁的街市上,售卖各种菜蔬的小商小贩,就已经出现了。这其中,还有很多的反季节蔬菜:

“十二月,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

什么叫“撒佛花”?

现在已经很难查证了。据我估计,很可能就是黄豆芽。因为成簇成堆的黄豆芽,很像是菩提树花,而菩提树花又被称为佛花,所以叫做撒佛花。

至于泽州饧(糖),则是糖蜜煎一类的食物。在宋朝,人们通常称这类食物为“果子”,也就是点心、小吃的意思。据说当时人们在喝酒时,喜欢就着这一类食物下酒。

这还不算什么。最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有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薄荷)!

请注意,现在可是数九寒冬,而这些也都是反季节蔬菜!

它们从哪儿来的?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些反季节蔬菜,都是温室大棚里的。

实际上,温室大棚这种技术,据《汉书·召信臣传》记载,还是在西汉的时候,我们的古人就已经掌握了。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蕴火。”

所谓的“太官”,有点类似于清朝皇宫里,既管皇帝膳食的“御膳房”,又管祭祀物品的“精膳清吏司”。在他管理的菜园子里,就有像房子一样的建筑,里面种着“葱韭菜茹”。

再往北边走一点,就不是在园子里盖大棚了,而是挖地窖、生火炕。比如明朝的的谢肇浙,就在他的《五杂俎·卷十一》中记载:

“京师隆冬有黄芽菜、韭黄,盖地窖火坑中所成。”

可见我们的古人,为了一个“吃”字,也确实是够拼的。

古人的年货清单,有这么多美食!有些可能你都没见过

既然蔬菜不缺,那么肉食呢?

当然更不会缺了。

还是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当时的东京汴梁城里,有一处夜市,叫做“州桥夜市”。

在这个地方,平常时候就已经:

“当街水饭、熝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

什么鸡鸭鱼肉,还有各种动物内脏,简直太稀松平常了。

即便是一些野味,也不带缺少的。

等进入冬天,尤其从农历十一月开始,这里就更热闹了,各个商家也更加贴心:

“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猪脏之类。”

什么叫“盘兔旋炙”?

可能类似于现在的烤鸭,只不过需要用手去转动。

还有“滴酥水晶脍”,一定比现在的要更好吃吧!至于我们现在拌凉菜时,通常会用到的一些肉食,那时候就已经有了。

到了清朝,据《京都风俗志》中记载,置办年货时可供选择的美食,就不但是丰富了,而且还分起了路数。

比如像猪、羊、鸡等一类的肉食,实在再普通不过了,被称之为“大路货”。另外,还有“关东货”,诸如“鹿肉、野鸡、冻鱼”之类。也有从江南来的,比如“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笋、玉兰片之类”。

古人的年货清单,有这么多美食!有些可能你都没见过

从上面这些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古人的年货清单里,尤其是美食这方面,不但一点不比我们现在差,实际上还丰富多了!

只不过,就像谢肇浙在《五杂俎》中说的那样:

“贫民不能办也。”

那么,古代穷人过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

如果各位头条的朋友感兴趣,我们不妨在下一篇图文里,一起来了解一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