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美则己美,成人恶则己恶

作者:学思观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孔丘

在处理人与人的人伦关系上,既有出自善意的成人之美,又有出自恶意的成人之恶。一念之差,关乎行为价值的善恶,甚至会有天地悬隔一样的效验差别。

在成人之美的价值选择中,我们可以体验心胸开阔,心地坦然,心情快乐的人生境界;在成人之恶的价值取向上,不免会有心胸狭隘,心地猥琐,心情惶恐的后果。

《论语》一书,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源泉,早已提出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彰显自己仁爱之心的道术攻略。现今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伦理、人生情趣和精神底蕴,都与之有着基因传承的关系。

在增强和践行文化自信中,有必要探究这一文化基因的精髓,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待人之道所在,人生志趣和人格理想为何,做一名中国人关心爱护人意味着什么。

孔子关于这一论说的思想主张,主要出自《论语·颜渊》的下面一个论断之中。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一思想论说,非但在于揭示君子、小人的不同操守和行为动机,更旨在揭示人生不同价值追求的志趣和乐趣。成人之美与成人之恶,既是人生价值抉择的不同趣向,又是人生价值观上的不同取舍。

孔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美则己美,成人恶则己恶

君子之乐趣: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价值意旨,具有嘉善而矜不能的仁爱之心。从人生修为上言,见人之善若己有之,则必乐助其积德成善;见人不善若己之有之,则必乐劝之悔过自新。

从事为之辅助、赞助上言,“成人之美”,是见人能之则若己之能,而发挥其才能,使之尽其才能;“不成人之恶”,是见人有不能和缺点则惋惜之,而助益其成能、改进,不断得到提升和充实。

人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价值观的真谛,乃在于推行仁恕之心。从推恩扩充其恩德上言,是以己之不忍人之心推及于所忍,践行仁不可胜用的人生价值;从宽恕别人的缺失上言,是宽以待人,薄责于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而无怨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人格品质和素养,就在于秉持与人为善的价值态度,而能够“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与人为善,便是成己之善。在共勉为善中,相互得其友善,共同成长进步。

君子之所以能“成人之美”,就缘于仁义根于心的分定,亦即是以居仁由义或道德情操作为自己的人生之正路。“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居仁由义,既是成己之性命,体现自己人格的尊贵;又是成人之作为,彰显自己人生的伟大。

君子之所以能“成人之美”,还在于尽性致命,把为仁弘道视为己任,将博施济众作为人生的境界理想。在先哲看来,爱人之仁,乃是己本有之人性、本性。不能尽己之性,则不能成人成仁;以仁爱之德为己立命,非致此命则不能知命以为君子。

君子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就在于彰显人生的格局和为人的气象、气魄。心中有共建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礼记·礼运》),则必有人我一体、视人若己之心胸,岂可不成人之美?

君子的“成人之美”,在南宋儒家学者袁甫看来,是在推己的欲善之心。“人之有善,则必喜谈而乐道之,又从而左右羽翼之,惟恐其美之不成也”(《经筵讲义》)。嘉人之善而助益之,若己之自得。助人成善,又是自己为善,积累功德。

君子的“不成人之恶”,在袁甫看来,是推己之恶恶之心。“人之有恶,则必哀矜而悯念之,又从而训诲正救之,惟恐其恶之终成也”。有用心的大公无私,便有心境的休休之大。帮助人改过止恶,挽救人的人生,乃是修行功德之事。

孔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美则己美,成人恶则己恶

小人之心计: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取舍来说,“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的价值意旨,具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狭隘之心。从自私自利上言,是害怕人所有之善超过自己,而使自己失去受宠的利益;或是见人有不善,而有幸灾乐祸的龌龊心理。

小人的成人之恶而不成人之美,看似是自私以利己,能够保全自己,实则在害人中害己;看似是损人利己的勾当,实是害人损己的自取其辱。“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自利而害来,岂非愚蠢之极?

小人之所以成人之恶而不成人之美的根本原因,一是私心作怪,希望藉由打压人而抬高自己;一是嫉妒心强,妒贤嫉能。既是怕他人超过自己,而予以毁谤中伤,又是不思进取,而一味地想留住既有利益和荣宠。

成人之恶而不成人之美,作为小人的人生行为,既因其失了德行而不为人所待见,招人嫌弃,又必会失去见贤思齐、提高自己的机会,不能依靠提升自己而掌握命运的主导权。

小人的成人之恶而不成人之美,是总怕别人生活过得比自己好,见不得人之好。在损人利己、幸灾乐祸之中,既失了道德底线而会遭致人们的唾弃,又必会丧失向人请求援助、共克时艰的权利。

小人的成人之恶而不成人之美,在南宋儒家学者袁甫看来,是“人之有美,惟恐其成也,嫉之、坏之而已耳。人之有恶,惟恐其不成也,误之、陷之而已耳。”(《经筵讲义》)小人的用心之私,是只知有己而不知有人,只知有私而不知有公,必然视人若陌路,冷漠无情。在坑人、害人中,必然为人所憎恨。

小人在“成人之恶”的行为取向中,心中不免有愧疚而不得安生的焦虑,甚至是惶惶不可终日;在“不成人之美”中,心中不免生出遗憾之念而悔不当初,甚至是一生也无法心安理得。

孔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美则己美,成人恶则己恶

人生攻略:成人之美,即在成己之美。

君子之所以能“成人之美”,就在于为仁有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非有“成人之美”的立人、达人,则不足立己、达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在期盼人好、成人之美的美好意愿和行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觉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在这里,上与下之间,似父母爱子;人与人之间,亲如兄弟姐妹。

在明代儒家学者王阳明看来,“古之人所以能见人之善若己有之,见人之不善则恻然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亦仁而已矣。”(《悟真录·文录五》)仁者以天下为一体,视人莫非己者,故能立己立人、达己达人。“见人之善若己有之”,则惟恐其不著;见人不善则恻然,则惟恐其成患。

一个人的一生,若是只知有己而不知有人,只求得己私的自得,反而不能堂堂正正地有所得。认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人性,则何所不至?己未立,何暇立人?己未达,何时达人?若自私而自离于人,视人与己不相干,则何以共事、共赢。

人的一生,己之立非是独立,而在于与人俱立;己之达非能独达,而在于与人皆达。视人犹己,视己犹人,浑是一个为仁之方。自私自利之心,是自设藩篱以隔人己而分尔我,无以互爱互助,便不能仁。成人之美,则自得人助益己之美;反之,成人之恶,则得人之厌恶,而己必得恶果。

在明代儒家学者罗汝芳看来,孔门宗旨惟是一个仁字,孔门为仁惟是一个恕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恕之道,分明是说:“己欲立,不须在己上去立,只立人即所以立己也;己欲达,不须在己上去达,只达人即所以达己也”(《罗汝芳·语录》)。人与己无分别,成人成己,方是浑然一体之仁。

乐于助人,既是传统美德的优良品行,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以助人为乐,以“成人之美”为人生的志趣,开启了人生为仁弘道的崇高事业,奠定了只愿天下人若己同好同福的善良民族品格。但愿人长久,便是如此。

我们“成人之美”而助人为乐,相互友爱互助,就会拆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藩篱,而走向你我为一家人的和乐;我们把别人当成自己人,则自己就会远离仇恨和伤害,以爱凝聚人改变人,而成为得道多助的能人。心的器量扩大了,得人多助,则自得者也必然会更多。

孔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美则己美,成人恶则己恶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