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晶作文|“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之罗湖篇(二)

作者:晶报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深圳学子,晶报为你们提供平台——晶作文。晶作文栏目已于7月16日正式与大家见面,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为学子们搭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

“晶作文”栏目面向全市三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征稿,学生可根据主题及要求写出作文,并在截稿时间前按要求投稿。优秀作文将刊登于每周五的晶报报纸,及晶报APP等新媒体平台。

在这里,你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文字;在这里,你会与优秀作文不期而遇;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实现你的文学梦想。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走进深圳学子的优秀作文,我们特别邀请各投稿小作者的指导老师为文章留下宝贵点评。

本期征文主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连日来,疫情当前,不少校长老师奋勇向前担当志愿者支援抗疫,显示了深圳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在你熟悉的人的身上,你是否也发现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感人事例?或许是你的家人、老师,或许你自己就曾是其中的一员?说说你的发现,写下你的感悟吧。

以下是来自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东晓小学、翠北实验小学、布心小学学生的精彩作文,请欣赏。

1.我心中的英雄

作者: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五(4)班 欧雨桐

晶作文|“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之罗湖篇(二)

有一群人,他们就像一支支红蜡烛,将黑暗照亮。他们,就是红马甲志愿者,我心中的英雄。

小区的苏伯伯已经50多岁了,身材削瘦单薄,背有些驼。皱纹布满了脸庞,头发中夹杂着很多银丝。虽然快要退休了,可他却没闲着,在小区里做了一名普通的志愿者。

苏伯伯热情、乐观。疫情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担心,苏伯伯始终那么乐观积极,常常宽慰我们不要害怕,提醒我们勤洗手,戴口罩。他每天穿着红马甲按时到岗,指引大家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常常工作到很晚。虽然工作辛苦,但他没有一句怨言,每当我们去做核酸时,他都会笑眯眯地朝我们招手,“小朋友,别怕哦,一下下就好了!”那慈祥亲切的话语和温暖的笑容,如和煦的春风,让我们不安的心顿时平静了下来。

苏伯伯勤快、尽职。每天中午做核酸的时候,他常常刚吃完午饭,就匆匆赶往小区广场。他擎着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广播,提醒人们做核酸。听着他有些沙哑的声音,我鼻子不由得一阵发酸。每天看到他要指引小区2600多人测核酸,我都会暗暗替他担心。但身材瘦削的他一直坚定地站在那里好几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坚持帮人们做完了核酸。

苏伯伯热心助人、甘于奉献。有一天做核酸时,一个大娘不会用健康码,急得直跺脚。苏伯伯便走上前去,接过手机说:“别着急,我帮您弄!”他低下头,专心致志地帮大娘点。大娘等了一会儿,便不耐烦了:“这搞到什么时候呀!”“没关系,已经弄好了。”苏伯伯一边笑着,一边恭恭敬敬地将手机递给大娘。“多谢了!”大娘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苏伯伯是无数志愿者们的缩影。中国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苏伯伯这样的志愿者,才使疫情得到良好地控制。他们不求回报,向人们伸出友爱之手,为人们筑起了一道健康的屏障。他们挺身而出,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把爱心奉献给人间。他们虽然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们永远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英雄!

鹏兴实验学校五(4)班语文老师石伟点评:

小作者将视角投向了我们身边曾经习以为常的那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物——志愿者,通过他们中的一员苏伯伯在抗疫活动中的感人故事,赞美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最美逆行者,弘扬了时代最美的精神。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排比段形式从三个方面具体描述了苏伯伯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条理清晰,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首尾呼应,中心鲜明突出。

2.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作者: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三(6)班 牛一伊

晶作文|“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之罗湖篇(二)

1月7日一大早,我起床洗漱后准备早点到学校,为三天后的期末考试做最后的冲刺。却听妈妈说深圳突发新一波的疫情,莲塘封控了!新冠疫情就像淘气的小老鼠又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这天吃完早餐,我们全家戴好口罩去采集点做核酸。我还以为我们来得挺早的,没想到这里已经排起了宛如长龙似的队伍。我看到好多志愿者在那里给人们测体温、验粤康码,还不时提醒我们要保持距离。他们面带微笑地帮助有需要的人们。队伍慢慢地往前挪动着,终于快轮到我了。我看到医护人员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面罩,这些可爱的“大白”像守护我们的卫士。

“小朋友,不要怕,张大嘴,啊……”“大白”一边用棉签轻轻地触碰我的咽喉,一边温柔地对我说。透过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我只能看见她黑黑的眼圈、温和的眼神,她动作熟练流畅,一个接一个,速度很快。

待在家里快一周了,真想念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日子呀!夜深了,我走到阳台上,看到路上都没有行人了,核酸采集点仍然亮着灯,我看到了几位“大白”的身影,有的趴在桌子上休息,有的站在路边打电话,还有的在长椅上睡着了……“大白”——勇于担当的白衣天使,是你们守卫着疫情防控的前哨,保护着我们的美好家园!

此时的我能做到的就是少出门,勤洗手,遵守各种疫情防控规定,在家好好学习。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战胜这次的疫情!

鹏兴实验学校三年级语文老师郭志萍点评:

突如其来的新一波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改变。小作者用真诚朴实的语言,写了儿童纯真的眼睛观察到的身边的两个场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大白”成为最美逆行者。小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疫情也让小小少年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3.我敬佩他——我的军人外公

作者:深圳市鹏兴实验学校四(5)班 杨宇辰

晶作文|“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之罗湖篇(二)

“漫步深南大道上,瞻仰伟人的画像,在那一个春天里,这里开山炮炸响……”2020年10月14日,深圳市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这一年,我家的大门悬挂上了由退役军人事务部监制、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的光荣牌,因为我们家有一位值得褒扬的、为国家和人民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退役军人——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为了实现保卫祖国的理想,于1970年12月在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县人民武装部入伍,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3月光荣退伍。

我的外公,曾经是空军工程兵,他所在的部队主要负责机场建设工程。外公说,国家有了自己的机场,万一遇到敌人来袭,我们的飞机就可以及时升空回击敌人,有效保卫领空和领土安全。机场是国家的金钟罩,外公和他的战友们不怕苦不怕累,担起建设机场的重任,他所在的部队曾经建设过当时广东、广西、湖南的所有机场,包括如今最繁忙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机场和汕头机场。我想,以后再去机场,我定会肃然起敬,敬那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先辈们!

外公的经历让我十分佩服和好奇,我问外公:“当兵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外公不假思索地说:“军人的精神——独立和坚强。独立,就是很多事情都自己完成,不依靠别人;坚强,体现在不被困难吓倒,遇到问题,不要害怕。” 我觉得我的外公相当厉害,十几二十岁的年纪,走南闯北、挥洒青春,参与这么多的重大建设工程,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

我也要学习外公的独立和坚强,运用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上,成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才!

我非常敬佩他,为了祖国的建设理想,为了深圳特区的开拓发展,他坚守岗位、勤恳奉献、无悔付出,我们全家都因外公而骄傲!

鹏兴实验学校四年级语文老师毛瑞点评: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家魏巍说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说是所有保家卫国的、看似平凡的英雄们。宇辰的文章里不曾透露一丝外公工作时代的艰辛,但“光荣之家”四个大字掷地有声、闪闪发光,令人肃然起敬。感恩那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民族脊梁!

4.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坚守

作者:深圳市东晓小学三(4)班 吴保毅

晶作文|“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之罗湖篇(二)

由于深圳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只能留在深圳过寒假。而有这样一群“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毅然投入到抗疫一线,为居民们做核酸检测,为居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每天清晨,一个个核酸检测点筑起,一户户的居民自觉排队做核酸。检测点穿梭着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手套里全是汗水。

投身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在罗湖的某核酸检测点,有一个幼儿发生异物卡喉,呼吸困难,十分危急。这时两位医护人员冲了上去,并立即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最终救下了幼儿。

我身边的罗湖“抗疫人”

我的妈妈,也参加了这次抗疫一线的志愿者队伍,她奋战在抗疫一线,有时疏导群众、有时协助扫码、有时维持秩序、有时收集信息。有一张妈妈拿着二维码站在人群中的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只见她举着粤核酸二维码的牌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尽心尽职,是我学习的榜样。

化身为“福尔摩斯”的老师

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也积极加入各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他们一个个化身为“福尔摩斯”,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片区居民进行流调工作。他们为深圳的这次疫情做贡献,他们的行动,是教育我们“最好的教科书”。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坚守。投身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老师们、我的妈妈、还有其他志愿者们在不同的抗疫前线,用他们的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他们都是深圳最美的逆行者!我们要为他们的付出点赞。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要向他们学习,我要尽自己所能出一份力,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坚持做核酸检测。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让我们为深圳加油!

东晓小学三(4)班语文老师曾晓红点评:

小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用小标题的形式诠释了深圳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文章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5.我家的“最帅逆行者”

作者:深圳市布心小学五(5)班 詹沁彤

晶作文|“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之罗湖篇(二)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不得不宅在了家里,可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疫情面前,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他们奔赴到疫情最前线去帮助大家。你们猜到他们是谁了吗?没错,他们就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最美逆行者”。我们家里,也有一位这样的“逆行者”,他就是我的爸爸,也是我家的“最帅逆行者”。他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这次疫情暴发第一天,爸爸就开始从早到晚忙前忙后,协助社区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核酸检测。有时忙到半夜,有时通宵没回来。我们晚上睡觉时爸爸还没有回来,我们早上起床时爸爸又走了,同住屋檐下我都好久没见到爸爸了。就在前两天,爸爸又接到了通知,说忙不过来,要去大鹏隔离酒店支援一段时间,暂时无法回家,那天起床后,妈妈说爸爸已经一早拖着行李箱离开家了。那一刻,我有些难过,心里也有失望与不舍。可是,我也知道我们不能阻止,因为他要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啊!妈妈也给我们讲了以前湖南雪灾很多人堵在高速路上回不了家时,爸爸第一时间奔赴广东韶关高速口支援,睡的是货车厢,吃的是开水冲泡面;还有汶川大地震时,爸爸打包好行李随时做好出发的准备;爸爸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付出让我感到震撼,我仿佛看到爸爸高大的身影忙来忙去,圆乎乎的脸上充满了汗水,浓眉大眼微笑着帮助每一个人,他不顾环境的恶劣给大家防疫消毒还有发放物资,自己却一口水都没有喝,这样的爸爸不怕苦不怕累,我为爸爸感到骄傲!我也要以他为榜样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爸爸,加油!

自从爸爸走后,我们也非常想念爸爸。可是我们不能拖他的后腿,要让他更安心的在一线工作,我们把家里都清洁打扫干净,大门把手也每天进行消毒,让每一个小角落都弥漫着芳香的气息,我想这是为了迎接爸爸回家吧!妈妈外出时我也陪伴好弟弟,我们在家一起学习、运动、做家务,等待疫情结束的一天,只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就一定能赢!

从爸爸的身上我学会了担当和奉献的精神,这更能激励我勇往直前,更进一步。我要学会互帮互助,奉献爱心,成为一名小小的“最美逆行者”,也希望这次与病毒的战斗早日胜利,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布心小学五(5)班语文老师袁怡潇点评:

爸爸是这篇文章的主角,国家危难之时,不畏危险,逆流而行,用冷静的头脑守护着“小家”和“大家”,是最真实的“最帅的逆行者”。小作者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心中所想,表达了对爸爸的崇敬之情。本文语言清新活泼,同时善用排比,合理引用古诗,为文章增色不少。爸爸伟大、无私,带给作者最宝贵的财富是担当与奉献。小作者以爸爸为榜样,尽己所能向成为一名小小的“最美逆行者”努力。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小作者内心的强大的力量,为小作者点赞!让我们一起满怀信心携手期待美好的到来吧!

6.特殊时间的奉献

作者:深圳市翠北实验小学六(4)班 李哲祺

晶作文|“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之罗湖篇(二)

疫情突然来袭,让我们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跟老师告别,就进入寒假生活了。白衣天使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抱紧绿码”,“温度正常”的声音始终在商场写字楼里盘绕。

特殊时期中,涌现出了许多敢于抵抗、不怕病毒的志愿者,尽管他们不是医生,也不是社区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他们却依然挺身而出,协助医务人员给人们做核酸,协助街道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帮助社区为居家隔离的观察者们送去温暖,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翠北小学的老师们。

在我们邹副校长的带领下,罗湖区各个社区都能看到他们辛勤付出的身影,1月12日,首批20位老师下沉社区,一部分老师奋斗在核酸检测的一线,那天的天气挺冷的,他们却像平常在学校对待我们那样一丝不苟,满怀热情地工作着,蓝色的衣服和帽子显得格外明显,他们用微笑温暖着人们,当人们有不会的操作时,他们便大步走向前去,认真地告诉他们如何操作,当有人检查完核酸码后,老师们便会轻轻地指向排队的方向,并微笑着点点头,当有人不配合没有拉开一米距离的时候,他们便会平静地上前劝行。另一部分老师前往街道办协助工作人员开展大数据整理核查工作,凡是有去过危险地区的人员都一个个拨打电话,几百个电话,老师们一个个拨打,一个个校对录入。老师们放弃了自己的假期,响应国家的号召,协助医务人员紧张地忙碌着,奉献着,困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积极的站出来,战斗在抗疫的一线!他们真心担当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罗湖先锋精神的奋斗文化。

正是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深圳的疫情已经初步控制了,这些成果的背后,不仅有医务人员和社区街道工作者的付出,还有许多人像我们老师这样默默奉献在其中,努力在其中……

我们作为学生,虽然不能像老师们那样奔赴防疫前线,但我们可以尽快接种疫苗,疫情期间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好口罩,也是一种特殊的奉献。

翠北实验小学副校长邹国梁点评: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小学师生提前进入寒假,这段时间,罗湖教育人纷纷主动请缨,协助防疫,孩子们也积极配合居家防疫。小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电视新闻、媒体报道了解疫情动态,更是细致地了解并再现了罗湖教育人奋战疫情防控的场面,笔触平时,却无比温暖。

来源|晶报APP

记者:顾蓉

编辑:贺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