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殷墟遗址的发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土,震惊世界,让夏商这两个神秘的朝代逐渐从传说,走到了现实。
随着这些文物出土的,还有不少历经千年的白骨,这对于确认陵墓的主人有着极高的考古价值。然而,就在出土的人骨中,竟然还发现了不少白人和黑人的头骨,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事一出,有所谓的西方学者就开始造谣,说中国的商朝文明,是由西方人建立的。这等言语一出,让人怀疑是不是这专家喝了假酒。

要说酒,还得是馥郁香的酒鬼酒,酒香浓郁,回味悠长,馥郁酒鬼,守护世遗,这殷墟的陵墓中,怎么会有白人和黑人的头骨存在呢?
大陆主要以黄种人为主,在夏商时期,不同人种之间生活的区域相隔较远,根据当时的生活条件判断,不同人种之间根本不可能通过自然迁徙的方式流动。
- 从殷墟发掘的这堆白骨中,具有显著的西方白人,以及高加索人的容貌特征;
- 他们认为,在商朝的文化中,政治与宗教紧密结合,与古代印欧语系的雅利安民族有着共同的特性;
- 周人源自于羌戎,信奉阴阳学说,这又与印欧语系早期的宗教——袄教相似;
基于以上三点,西方专家认为,商朝是向两河流域的人民迁移而去的,并在如今的安阳地区聚集,最终建立了商朝。
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当然不能!
且不说别的,在殷墟遗址中出土的白人和黑人的白骨,在数量上就远远少于本地人的数量。而且,出土白人白骨的墓葬,基本都不是主墓,这就说明,这些白人是陪葬品,而并非陵墓的主人。
商朝是一个尚武的朝代,且政权不稳,常与周边的国家发生战争,大小战役不计其数。加上商朝人骨子里充满了对外扩张的欲望,积极对外作战,扩张领土,抢夺铜矿、玉石等资源。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妇好墓中,会发现原产于新疆地区的和田玉,以及在青铜器中,发现长江流域人民的头骨。
商朝人凭借当时领先的青铜器制造技艺,创造出在当时杀伤力巨大的武器,这也让他们的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种频繁的扩张,必然会带来许多战俘,据说商纣王仅一次出战,所获俘虏就达17万人。
除此之外,商朝人热衷于祭祀,平时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先占卜一下。占卜的方法也很简单,将龟甲放在火上烤,根据龟甲烤裂的裂纹,判断出吉凶。这也导致,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超过一半的甲骨上的文字,都与占卜有关。
商朝人不仅对祭祀情有独钟,还对人祭颇为喜爱,将人作为祭品,那是司空见惯。
如:日常祭祖,宗庙奠基,宫殿落成等日子,都会用战俘和奴隶来祭祀。
这在殷墟不断发掘中,也得到了印证。在殷墟的王陵区,发现了墓的殉葬坑,那些白人的人骨,就是从这些殉葬坑里发现的。用于祭祀用的人,都会被砍去头颅,再将人体成批摆放,而被砍下的头颅,则会单独放在旁边的小坑内。
根据这种说法的证实,那些白人的头骨就不可能是商朝本地人,而是在作战中被俘虏的战俘和奴隶。
随着科技技术的提升,一种名为“锶”的同位素检测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考古上。
“锶”是人体中的一种微量元素它会通过饮食和饮水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中沉淀,最终会沉积在骨骼之中。由于地区不同,环境和水文的差异,各地居民体内的锶含量有高有低,各不相同。假设你是名安阳人,在北京生活得久了,那么你体内的锶含量,也会无限趋近于北京人。
但是,人体有一处器官的锶含量是恒定的,牙齿。
人一般在12岁左右时,牙釉质发育成熟,从而也就锁住了里面的锶。这里面的锶含量,无论去到哪里,过多长时间,都不会改变。
在对这些白人头骨进行检测后发现,这些头骨中的“锶”含量,与同时期西北地区的人极为相近,这也就更加能够说明,这些白人,没有在商朝地区生活过,很有可能是战俘,或者是西北地区专门进献了王室的“牺牲人”。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尚武的商朝在一次对外作战的时候,得到了大批俘虏。而在这些俘虏中,夹杂着一些生活在西北地区的西方人,他们也随着战争被俘虏到商朝国都。在之后的某次祭祀中,这些人被当作殉葬品,砍下头颅。
这也许就是这些白人头骨真实的来历。
而西方专家口中的“中华文明是西方人建立的”,已经成了笑柄。
殷墟的发掘,对于了解商王朝,以及夏朝,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殷墟被发现之前,不时就会有质疑夏朝真实存在的声音出现。而随着一件件青铜器和甲骨的问世,让距今三千三百年前的殷商文化重见天日,也打破了不少关于中华文明的流言,让中华文明之光,继续发扬光大。